不过,在做出最终决定前,他需要先组建团队。而这意味着要联系两个许久未共事的老朋友。
林涛的电话很快接通了。
老周!正想找你呢!林涛的声音透着兴奋,看到矮寨大桥的新闻了,是不是该咱们再次联手了?
周远微笑:就等你这句话。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听说你去年刚添了二胎?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是有点不方便...但矮寨大桥啊!错过这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放心,我能安排好家里。
接下来是陈明。出乎意料,电话那头的陈明显得有些迟疑。
周工,很荣幸您想到我...但我刚被任命为港珠澳大桥伶仃洋通道的设计副组长。
周远一愣,随即由衷地高兴:好小子!升得够快的!
是您培养得好。陈明的声音充满敬意,不过...如果矮寨大桥需要,我可以周末飞过去帮忙。
周远大笑:专心你的项目吧!等你成了总工,咱们再合作。
挂断电话,周远感到一阵欣慰。昔日的年轻助手已经独当一面,这不正是技术传承的最好证明吗?
一周后,矮寨大桥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桥梁专家,其中不少是周远的老相识。当张建国宣布周远担任总工程师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周远站在投影前,身后是德夯大峡谷的航拍画面。他环视会场,目光坚定:各位,矮寨大桥不是虎门大桥的重复,而是一次全新的跨越。这里的地形决定了我们必须创新施工方法。
他调出自己设计的轨索移梁工艺示意图:传统的桥面节段吊装在这里行不通。我建议在峡谷两侧架设施工索道,桥面节段在岸上预制后,通过索道系统运输到指定位置安装...
会场顿时议论纷纷。一位白发老专家举手质疑:周总,这种工艺国内外都没有先例,风险太大了吧?
正因为没有先例,才值得我们去创造。周远平静回应,五年前虎门大桥的预制平行钢丝索股也曾被质疑,现在已成为行业标准。
讨论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周远的技术路线获得原则性通过,但要求进一步完善细节设计。散会后,张建国把周远叫到一旁。
听说你拒绝了瑞士的机会?老领导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周远挑眉:您的消息网真是无处不在。
苏颖那姑娘不错,当年你们...张建国突然刹住,拍拍周远的肩,算了,个人问题你自己把握。但矮寨大桥,国家需要你。
当晚,周远在酒店餐厅意外遇见了前来长沙出差的苏颖。两人共进晚餐,聊到很晚。当周远委婉表达无法接受瑞士邀请时,苏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失望。
我猜到了。她搅动着咖啡,你从来都是把桥放在第一位。
周远想说些什么,却无从开口。最终,苏颖打破了沉默:其实...公司考虑在中国设立亚太总部。如果确定的话,我会常驻上海。
周远抬起头,对上苏颖含着笑意的眼睛。
所以,周总工程师,也许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苏颖伸出手。
周远握住那只熟悉又陌生的手,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随时欢迎。
一个月后,矮寨大桥先遣队正式进驻德夯大峡谷。周远站在东岸悬崖边,强劲的山风几乎要把他安全帽吹走。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对面是刀削般的峭壁,几只山鹰在谷底盘旋,小得如同黑点。
比想象中还壮观,是吧?林涛走到身旁,手里拿着刚出炉的地勘报告,坏消息,东岸岩层有裂隙带,锚碇基础要重新设计。
周远接过报告,嘴角却扬起笑意:这才有意思。如果一帆风顺,还要我们干什么?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虎门大桥的日日夜夜。
当天晚上,在简陋的临时板房里,周远给苏颖发了条短信:已到达矮寨。这里信号不好,可能不常联系。保重。
发完他又觉得太过生硬,想补充些什么,却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周工!地质组的工程师闯进来,西岸钻探发现大型溶洞!正好在主塔基础位置!
周远立即起身,所有的儿女情长瞬间抛到脑后。又一个技术难题等着他去解决,又一座大桥等着他去创造。
在赶往西岸的越野车上,周远透过车窗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他想起了虎门大桥通车那天,母亲站在桥上对他说的话:远儿,妈为你骄傲。如今母亲年事已高,无法再来看他建桥,但那份骄傲,将永远支撑他跨越一个又一个天堑。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远处德夯大峡谷在月光下如同大地的一道伤痕。而周远知道,不久之后,这里将崛起一座让世界惊叹的钢铁彩虹——又一座承载着中国工程师智慧与梦想的丰碑。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