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达的黎明通常宁静而炎热,但这一天不同。周远是被窗外呼啸的风声惊醒的。他拉开窗帘,眼前的景象让这位经历过无数工程险情的老工程师也心头一紧——远处的天空已经变成浑浊的褐黄色,遮天蔽日的沙尘如海啸般向城市压来。
床头柜上的对讲机突然爆发出刺耳的电流声:周总!紧急情况!C5标段报告沙暴前锋已到达施工现场,能见度不足五米!
周远一把抓起对讲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所有人员撤入防风洞!设备能抢救多少是多少!他边说话边套上工装裤,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C5标段存放着刚从德国进口的精密盾构控制系统,价值上亿元,如果受损将导致全线停工至少三个月。
十分钟后,周远的越野车顶着越来越猛烈的风沙艰难驶向工地。车载电台里,吉达气象局正在发布红色预警:百年一遇的特大沙暴,预计持续48小时以上......
当周远赶到C5标段时,现场已是一片混乱。狂风卷起的沙石击打在临时板房上,发出令人胆寒的噼啪声。几名当地工人正用毛毯包裹控制台的关键部件,但强劲的风势让他们的行动举步维艰。
周总!不能前进了!张明从防风洞里冲出来,用身体挡在周远面前。年轻人的脸颊已经被飞沙划出几道血痕,主控舱已经被埋了一半!
周远眯起眼睛望去——五十米外,造价昂贵的盾构控制台就像一头搁浅的鲸鱼,正被滚滚黄沙一点点吞噬。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作为项目经理,他太清楚这个设备的重要性了。
再给我五个人!周远抓过一条防沙围巾裹住头脸,必须把核心模块抢救出来!
就在这时,一辆印着监理标志的越野车急刹在他们身旁。德国监理总监施耐德跳下车,他的金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蓝灰色的眼睛里满是怒火。
周先生!你疯了吗?施耐德用德语咆哮,随即切换成生硬的英语,这种天气下继续作业违反所有安全规范!立即停止!
临时指挥部的板房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发出令人不安的咯吱声。周远、施耐德和主要技术人员围在沙盘前,气氛比窗外的沙暴还要紧张。
根据EN 标准,风速超过25米/秒必须停止一切户外作业!施耐德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现在实测风速32米/秒,而且还在增强!
周远没有立即反驳。他调出工地的实时监控——六个摄像头已经有四个失去信号,剩下的两个显示的画面令人绝望:昂贵的设备正被黄沙一点点掩埋。
施耐德先生,我理解您的顾虑。周远的声音异常平静,但如果现在不抢救主控模块,沙暴过后我们需要至少三个月重新订货安装。吉达地铁的通车日期将推迟至少半年。
那也比出人命强!施耐德一拳砸在沙盘边缘,欧洲标准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沙特业主代表阿卜杜勒不安地摆弄着念珠,中方技术人员则齐刷刷看向周远,等待他的决断。
周远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昏天黑地的沙暴。突然,他注意到工地边缘一处贝都因工人搭建的临时帐篷——与东倒西歪的工程设施不同,那顶看似简陋的帐篷在狂风中稳如磐石。
给我两小时。周远突然转身,如果我能在两小时内证明可以安全作业,就允许尝试抢救。否则按您的意见全面停工。
施耐德狐疑地眯起眼睛:怎么证明?
用贝都因人的方法。周远已经拿起安全帽,张明,跟我去找马吉德长老。王磊,准备所有设备的防护罩设计图!
马吉德长老的帐篷在狂风中纹丝不动。周远仔细观察后发现了奥秘——帐篷周围竖立着一圈特殊编织的芦苇屏风,呈螺旋状排列,将直吹的大风分解成无数小涡流;帐篷本身采用双层结构,中间填充着某种轻质材料。
风沙就像狡猾的狐狸。长老用粗糙的手指描绘着屏风的曲线,你不能硬挡,要引导它改变方向。
他取出一把干燥的植物:这是沙漠荨麻,我们把它织进布料里,可以防静电,减少沙粒附着。又指向帐篷角落的石瓮,里面是骆驼油脂和矿物的混合物,涂在绳索上能增强抗拉强度三倍。
周远眼睛发亮,立即拍照传给技术团队。一小时后,项目部的会议室变成了临时设计工坊。中国工程师们根据贝都因人的智慧,结合现代材料,设计出了一套防风固沙+微气候调节的复合工法。
三层防护方案。周远向施耐德展示图纸,外层用螺旋形挡风板分解风力;中层喷洒环保型黏合剂固定地表沙粒;内层是充气式作业舱,配备空气过滤和温控系统。
施耐德仔细审阅着方案,眉头渐渐舒展:这个充气舱...有点像我们的矿山救援设备。
原理相通,但更轻量化。周远指向材料清单,外层用的是改良后的贝都因屏风,中层黏合剂配方来自中国戈壁铁路的防沙经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