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抿一口茶,续道:“贫道这一脉,传承自终南山隐修一系,崇尚自然,不喜拘束。于那朝廷册封、宫观规制、科仪繁文,实觉有违‘清静无为’之本心。故而选择隐遁于此吕梁深山,结庐而居,唯求‘逍遥游’于天地之间,体悟‘道法自然’之真趣,守我心中之‘静笃’,而非登堂入室,显赫于人前。这白云观虽小,却也得个自在清净。”
桑吉闻言,敬意更甚:“道长高洁,令人钦佩。世间繁华,确易迷人眼目。能守得本心清净,于寂寥中见真章,方是真正修行人的风骨。五台山虽为佛门圣地,何尝没有类似纷扰?我师亦常教诲,山林与庙堂,无非道场,关键在于心地是否清明。”
“正是此理。”清虚子道长含笑,“你等此行前往五台山,若循常路,必过晋中,绕不过武当山势力所及之处。武当山如今规制森严,与朝廷往来密切,你等身怀重宝,若被察觉,福祸难料。武当山门下龙蛇混杂,未必尽皆一心。谨慎些总是好的。”
这一席话,推心置腹,不仅阐述了道门现状,更隐含关切与提醒。桑吉深知其意,合十郑重谢道:“多谢道长坦言相告,晚辈必当谨记,途中定当万分小心。”
此番静室论道,虽仅一炷香的时间,却让桑吉与清虚子道长皆有相见恨晚之感。佛道之理在这幽静山观中交融互鉴,超越了教派门户之见,直指修行本真。这不仅是理念的交流,更是两位求道者心灵的共鸣。
清虚子道长见桑吉虽为佛徒,却心胸开阔,博采众长,且得张三丰真人亲炙,更是高看他一眼,将那助他之心变得更为坚定。
二人正交谈间,明心道长敲门而入:“师父,那巨秃鹫身上的铜环已仔细查验,确是萨满咒印无疑。而且...”他面色凝重,“铜环内侧刻有一个特殊符号,似是某种追踪印记。”
清虚子道长眉头紧锁:“看来那些瓦剌武士能追踪至此,非全靠寻常手段。恐怕诸位身上,已被种下追踪印记而不自知。”
清虚子道长起身踱步片刻,忽然道:“施主,若不嫌弃,贫道可助诸位除去身上追踪印记。另外,观中有条秘道可通山后,或可助诸位避开追踪,早日抵达五台山。”
桑吉大喜,躬身致谢:“多谢道长!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清虚子道长扶起他,微笑道:“佛道虽殊途,同向慈悲行。相助即是缘,何必言谢。”
是夜,清虚子道长设坛作法,以道家净天地秘咒为四人除去身上追踪印记。法坛上烛火摇曳,符箓自燃,青烟缭绕中似有无形羁绊被斩断。
次日清晨,阿娜尔毒性已除大半,面色红润许多。清虚子道长亲自带领四人离开。临别时,他赠予桑吉一道符箓,特意叮嘱:“此符蕴含清净破障之力,镇守元魂之法,若在林中遇有山神魔障之时,助使用此符箓可以帮助你们脱险弊害。” 同时,赠予阿娜尔解毒灵丹,皆蕴含道家纯和之气
桑吉四人感激不尽,拜别道长师徒,沿着山路继续向北行进,距五台山又近了许多。回首望了一眼隐于苍翠间的白云观,桑吉心中一片澄明。清虚子道长的超然物外,与他自身的佛学修为,在此刻仿佛融汇成一条更为宽阔的修行之路。
然而,他们并未察觉,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山外酝酿。金佛的命运与时代的暗流,正推着他们不断向前。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2yq.org)阎魔德迦金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