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真的是他!
这座沐浴在宏大宇宙坛城中央的圣洁白塔,竟然是元代帝师、大宝法王、萨迦派第五祖、伟大的佛教领袖:八思巴·洛迪坚赞大师的灵塔!
桑吉只觉得浑身血液轰然涌向头顶,一股混杂着极度崇敬、历史扑面而来的震撼、使命达成的恍然以及难以言喻的激动热流席卷全身。他终于明白了!明白了为何此地能量场如此特殊、如此宏大、如此纯净!明白了为何怀中金佛会与此地产生如此强烈深沉、如同游子归家般的共鸣!明白了为何梦中那位疑似文殊化身的白衣老者会给予如此明确的指引!这里,不仅仅是“佛光寺”精神的象征,这里长眠着一位真正意义上改变了藏传佛教命运、并深刻影响了汉、藏、蒙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巨人!
关于八思巴与忽必烈,桑吉的脑海中瞬间涌现出师父多吉坚赞曾经详细讲述过的那段决定性的历史公案——“佛道之辩”。
那是在蒙哥汗在位时期,忽必烈还是亲王,驻跸于开平府。当时蒙古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相对包容的态度,但内部也存在竞争。尤其是道教全真派龙门派丘处机在北方势力很大,其弟子张志敬常与王府往来,颇受礼遇。一些道士持论偏激,宣扬“化胡说”,认为佛教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而成,企图压低佛教地位,甚至出现了毁坏佛像、强占佛寺改建道观的事情,引起佛教徒极大不满。
年轻而雄才大略的忽必烈,虽然对藏传佛教和八思巴抱有好感,但也需要平衡各方势力。为了解决愈演愈烈的佛道之争,厘清教义高下,忽必烈决定在开平府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佛道辩论大会。
当时佛教方面,以时年约24岁却已名震天下的八思巴为首,另有那摩国师、西番国师、汉地禅宗大师福裕长老等三百余人。而道教方面,以全真教首领张志敬真人为首,带领二百余道士。忽必烈亲自主持,朝廷重臣、儒士孟速思等作为正义裁判官。双方约定:败者需向胜者献花认输,并交出所占寺产,焚毁伪经。
辩论异常激烈。道士们抛出《老子化胡经》等作为依据,坚持“佛出于道”之说。八思巴大师从容不迫,以其无碍的辩才和深邃的智慧,层层诘问。他首先质问:“此《化胡经》是何人所作?”道士答是老子所作。八思巴随即引用历史考据和佛教经典,指出其时间不符、内容矛盾,显系后人伪托。他进一步尖锐问道:“若老子确曾教化佛陀,那么老子所言‘道’之核心要义为何?与佛陀所宣‘法’之根本差异何在?若佛出于道,为何道教经典中无有佛陀所宣之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精深教法?”
他逻辑严密,引经据典,让当场道士们难以自圆其说,往往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八思巴不仅破斥对方立论,更立显佛教缘起性空、慈悲智慧的究竟了义,高下立判。据载,他甚至展现了诸多稀有瑞相,令在场者叹服。
最终,辩论以道教一方理屈词穷、彻底失败而告终。按照约定,十七名道士被勒令削发为僧,焚烧《化胡经》等伪经四十五部,归还所占佛寺二百余处。此役,八思巴大师以一己之智慧辩才,力挫群道,不仅为佛教赢得了应有的地位,更极大地赢得了忽必烈的由衷敬信和依赖。从此,忽必烈坚定了以藏传佛教为首选宗教信仰的决心,为后来封八思巴为国师、帝师,并最终将藏传佛教提升为元朝国教。没有这次辩论的胜利,或许就没有后来八思巴和藏传佛教在元朝的极盛局面。
这段历史在桑吉心中犹如流星般闪过,让他对眼前这座灵塔的主人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敬仰。之所以认定为灵塔,在藏传佛教中,绝非普通的佛塔或墓碑。它是专门用于供奉活佛、被公认的大成就者法体或骨灰的特殊塔葬形式,它完美融合了佛塔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墓葬的纪念功能,是藏传佛教对高僧大德至高无上的尊崇方式,也是其转世传承制度的重要物质载体。一位大成就者的灵塔,被认为蕴含着其生前的全部修行功德、智慧能量以及慈悲愿力,是其法身延续的象征,是信徒朝圣、祈祷、获得加持的殊胜所在,其本身也被视为一件强大的法器,可以说眼前的灵塔是一座涅盘塔。。
八思巴大师,这位沟通汉藏蒙文化、奠定元代宗教格局、被忽必烈尊为帝师、几乎被神化了的伟大人物,他的灵塔竟然就在如此隐蔽,如此庄严之地,享受着以宇宙坛城为格局的至高供奉!
“这里是八思巴大师的灵塔之地!”桑吉的声音因激动而哽咽,他转向阿娜尔和影枭,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语气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怪不得…怪不得金佛会如此指引…怪不得有如此规模的宇宙坛城守护!我明白了为什么没有庄严肃穆的寺院,这“佛光寺”可能就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殿堂,是信仰的核心,是超越一切土木形骸的究竟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2yq.org)阎魔德迦金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