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而他们只有两人,势单力薄,如何能代表、汇聚那浩瀚如海的“万千愿力”?桑吉再次回归到“心”的究竟层面。他想起了佛经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华严无尽缘起思想。每一个众生的心念,虽然看似个体,但其深处都蕴含整个法界的无限潜能。真正的“万千愿力”,或许并非外在数量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当修行者的内心通过修行,达到某种“无我”、“同体大悲”的境界时,自然与法界众生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与诸佛菩萨的弘誓悲愿产生深度共鸣,从而显现出的不可思议的加持力量。这是一种“感应道交”的妙用。
“壁画!”阿娜尔突然灵光一闪,指着周围那些色彩斑斓的巨幅壁画,激动地说,“这些壁画不仅仅是图画!它们描绘了金佛从诞生到隐遁的历史,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了无数塑造、供奉、瞻仰、守护过金佛的人们的信念、祈愿和生命力!它们本身就是一座沉睡的、浩瀚的愿力宝库!是历史的沉淀!还有…”她的目光投向那尊始终沉默却仿佛拥有生命的金佛,“金佛自身,作为圣物,数百年来也必然凝聚了从铸造之初直到现在,所有与之结缘者——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的虔诚愿力!它本身就是愿力的结晶!”
因此,汇聚愿力的方法,或许不是向外攀缘、索取,而是向内净化、挖掘,并通过金佛和壁画这些强大的“缘起物”作为媒介,用至诚的心念去唤醒、去连接那本就存在于法界中的、无始劫来的慈悲善念和菩提愿海。当他们至诚诵念《文殊师利根本咒》及《大威德金刚根本续》时,其纯净的心念与经文本身蕴含的无上力量,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扩大的涟漪,与壁画中封存的历史愿力、与金佛自身承载的无边愿力、乃至与此时此刻、遍布五台山乃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修行者的清净愿力海产生深刻的共鸣、同频振荡,从而自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无形的加持洪流。这愿力,既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既是他的,也是自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体现。
这些经过反复推敲、融合了佛法义理、密宗修持、五行象征、能量感知和玄幻创意的大胆设想,虽然仍带有假设和探索的性质,但已经为原本虚无缥缈、无从下手的“四密炼法”搭建起了一个看似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它们源于绝望中的深思,是智慧在压力下的迸发。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极端的、苦行僧般的规律状态。每日严格持守斋戒,身体虽然清瘦,眼神却愈发清澈。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备战”之中。
两人深度静坐与诵经,不仅为净心,更旨在与金佛、壁画建立超越形式的深度精神连接,培养“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境。
有时桑吉在铜炉周围谨慎地尝试不同的步伐节奏与真言组合,全神贯注,捕捉任何一丝可能的能量反馈。阿娜尔则像最精密的观测者,记录着铜炉表面温度、光泽、乃至空气振动的任何细微变化。有时,桑吉在不同的点位长时间静坐,闭目凝神,观想五方光明,用心去感受整个洞穴空间能量的细微流向和密度差异,试图捕捉到那个能与宇宙共鸣的“焦点”。每天他们都会交流各自的感悟和发现,不断质疑、补充、修正之前的设想,使整个方案愈发清晰、细致。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漫长,是对意志、耐心和信念的严酷考验。有时在静坐中,桑吉似乎能感受到脚下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如同大地脉搏般的温热感,但转瞬即逝,难以把握;有时又觉得连日努力全是徒劳,毫无进展,巨大的挫败感几乎将人吞噬。但他们相互扶持,彼此鼓励,都坚信最初顿悟的方向是正确的,修行不是征服外境,而是调伏内心,成为清净的管道。剩下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等待因缘成熟,等待心光彻底照亮迷雾的时刻。
就在他们斋戒进入第三旬的一天深夜,万籁俱寂,只有烛火轻摇。桑吉如常在铜炉旁盘膝静坐,持诵一段他这几日感觉最为相应的、融合了地脉谐振真言和文殊智慧心咒的混合咒语。突然,在某个心念极度纯净、物我两忘的刹那,他清晰地感到脚下不再是冰冷的岩石,而传来一阵虽然微弱却稳定、如同母亲怀抱般温暖的波动!几乎与此同时,那尊一直沉寂如同死物的青铜炉鼎,内部深处似乎发出了一声极其低沉、却无比清晰、仿佛来自远古梵天的嗡鸣共振!
桑吉猛地睁开双眼,眼中精光一闪,看向一直在旁边凝神护持的阿娜尔。阿娜尔也几乎在同一时刻瞪大了美眸,用手捂住了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你听到了吗?感觉到了吗?”桑吉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沙哑。
阿娜尔用力点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虽然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丝涟漪,远未达到“引动地脉”、“炉生智慧火”的程度,但这确凿无疑的征兆,如同在漫漫长夜中看到的第一缕曙光!它雄辩地证明,他们的参悟方向很可能是正确的!地脉之力,似乎真的开始回应他们至诚的呼唤!
希望的曙光,第一次真正地、温暖地照进了这座千年秘洞,驱散了盘踞多日的阴霾。他们知道,最艰难的理论探索和心性准备阶段或许即将过去,真正惊心动魄、关乎成败的“四密炼法”实践,即将在这绝壁之巅、秘洞之中,正式拉开它庄严而神秘的序幕。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2yq.org)阎魔德迦金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