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皇城的轮廓在接连三日的阴霾后,终于迎来一个清朗的晨晓。阳光洒在覆着薄霜的琉璃瓦上,折射出冷冽的光芒,那重重殿宇的阴影,却似乎比往日更加幽深难测。我们三人,如同三颗投入这潭深水的石子,竭力想要激起揭示真相的涟漪。
我几乎将自己“钉”在了金佛寺的藏经阁。这地方平日少有僧众到来,唯有尘埃在从高窗斜射而入的光柱中无声起舞。空气中弥漫着古老纸张、墨锭与木质书架混合的沉静气息。我翻阅了所有可能与盛京皇城建设相关的典籍,从官修的《盛京通志》到一些高僧的个人札记、游记。
记载印证了那个宏大的构想:清朝皇太极时期,为定鼎龙兴之地,确曾延请雪域高僧,以藏传佛教曼荼罗(坛城)为神圣蓝本,规划设计这座皇城。我的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心神仿佛也随之穿越时空,看到了那幅壮丽的图景!
方正的城墙,不仅是物理的屏障,更是坛城最外层的“金刚环”,象征着坚不可摧的守护与隔绝外魔的界限。城内井字形的街道格局,严格对应着曼荼罗内部划分区域的经纬直线,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不同的能量域场和功能区域,秩序井然,暗合宇宙法则。那十座巍峨的城门,并非随意开设,它们暗合佛教“十方世界”之概念,既是沟通内外的通道,亦是十方诸佛菩萨守护、监察世间的关口。
城市中心的中心庙,无疑是整个坛城宇宙模型的核心——相当于“中台八叶院”,供奉着至高无上的精神核心与权力象征。而环绕皇城、遥相呼应的东、西、南、北的四塔四寺,则如同坛城四方形态各异的四大部洲,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央核心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自洽、神圣且充满能量的宇宙微缩模型,旨在护佑此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这精妙绝伦、将宗教信仰与城市规划完美融合的构思,令我这位深知坛城奥义的僧人也感到深深的震撼。盛京,竟是一座行走于大地之上的巨大曼荼罗!这是何等的气魄与智慧,将世俗的权力中心,置于神圣的宇宙秩序之中!
然而,正如我所预料,在所有官方的、公开的、颂圣的图纸与文献记录中,这座神圣坛城的描绘,无一例外都是光明、庄严、秩序井然的。如同佛经中描绘的净土,只有慈悲、智慧与圆满,不见丝毫阴影、曲折与私密的恐惧。暗道、捷径、隐秘的夹壁……这些属于尘世权谋、个体安危,甚至宫廷倾轧的产物,怎么可能出现在为“皇图永固”而构建的、不容玷污的神圣蓝图上?皇家的秘密,尤其是关乎身家性命的逃遁之路,是深埋于地下的根须,岂会轻易显露于阳光之下,落于纸面,为外人所知?探寻的艰难,正在于此。
与此同时,宏毅如同一个耐心的织网者,调动着我俩在盛京城内遍布三教九流的眼线,在盛京城喧嚣的表象之下,编织着一张无形的信息网络。他找到了号称“百事通”的小混混,也找到那些对前朝典章制度、宫闱秘闻如数家珍、却往往带着几分没落贵族式夸张的老旗人。他甚至通过一些不便明言的灰色渠道,接触了祖上曾被征召参与过皇城日常修缮、或许听过些只言片语传闻的工匠后人。
反馈回来的信息纷繁复杂,如同市场里的嘈杂叫卖。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某处偏殿下有地宫,有人神秘兮兮地提及前朝某位太妃曾幽居的冷宫有古怪声响,更有人将民间志怪传说附会其上,言之凿凿。关于皇城密道的传说版本众多,听起来一个比一个惊险离奇,却都像是空中楼阁,缺乏确凿的人证、物证和可靠的源头,仿佛只是市井间用以佐酒、消磨长夜的谈资,经不起任何推敲。
而李默,则行走在另一条更加隐秘、也更加危险的路径上。他动用了在隐蔽战线和几乎整个统一战线上的关系,以及某些不为人知的情报线上的资源。他的目标更加精准——寻找那些真正曾在宫闱深处生活过、呼吸过那压抑空气的幸存者,或是与旧日权力核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知晓某些被刻意遗忘角落的人。这个过程无疑充满了障碍、警惕的审视与谨慎的试探,如同在布满机关陷阱的黑暗中摸索前进,每一步都可能触发不可预知的危险。
第三日清晨,当初冬微弱的阳光刚刚驱散“醉仙居”门廊下的最后一丝阴影时,我和宏毅再次踏入那间熟悉的包间。李默早已端坐其中,他面前的茶水已经失了热气,眼中布满了连日奔波与精神高度紧绷所带来的血丝,脸色也带着一丝疲惫的苍白。然而,当我们进去时,他抬起的眼眸中,却难掩一种猎手终于锁定猎物踪迹时的锐利与振奋。
“有重大突破!”他未等我们坐稳,便几乎是迫不及地压低了声音,那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我们找到了一位关键人物!一位姓苏的老嬷嬷,年近七旬,耳力虽有些衰退,但眼神依旧清亮,记忆更是出乎意料的清晰,尤其是对祖上口传下来的旧事。她如今住在城西一处极为简陋、几乎被遗忘的院落里,靠做些针线活计和微薄的接济度日。最重要的是——”李默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赋予接下来的话语足够的分量,“她的先祖,曾是麟趾宫,那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娜木钟贵妃的贴身丫鬟!是真正在深宫之中,近身服侍过那位贵妃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2yq.org)阎魔德迦金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