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木钟贵妃?”我微微一怔,脑海中迅速检索着这几日恶补的、关于清朝后宫的历史脉络。这个名字,关联着一段充满了铁血征伐、部落兴衰与个人命运沉浮的宏大史诗。“可是那位……出身蒙古阿霸垓部,曾是成吉思汗后裔林丹汗的囊囊大福晋,后归顺皇太极,被册封为西宫贵妃,入住麟趾宫的娜木钟?”
“正是她!”李默肯定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历史迷宫钥匙般的光芒,“这位老嬷嬷的存在,以及她口中那些世代口耳相传的记忆碎片,很可能就是我们揭开皇城密道之谜,乃至理解这伙盗匪动机的关键!这件事说来话长,牵扯极深,我必须跟你们从头细说,才能理清这其中的千丝万缕。”他示意我们靠近,声音压得更低,仿佛怕惊扰了那段被尘封在宫墙深处的、波谲云诡的岁月。
他的叙述沉缓而有力,将我们的思绪瞬间拉回了那个铁马金戈、部落征伐、英雄与美人辈出的波澜壮阔的时代:
“皇太极称帝建清之前,后金政权在东北崛起,面临的最大外部强敌,便是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此人并非寻常部落首领,他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自称‘林丹呼图克图汗’,胸怀统一蒙古诸部、重现先祖成吉思汗辉煌霸业的雄心。当时,漠南蒙古诸部,如科尔沁、敖汉、奈曼等,大多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归附日益强大的后金,唯有林丹汗,凭借其正统威望和察哈尔部的强大实力,坚守阵地,甚至采取‘联明抗金’的战略,与明朝遥相呼应,成为横亘在后金南下和西进道路上的一块巨大绊脚石,其势力与影响力,绝不容小觑。”
皇太极深知欲图中原,必先安定蒙古。他先后数次亲自率军,或派遣精锐,对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发动了持续而有力的打击。天聪年间,林丹汗在后金的军事压力和内部矛盾下,被迫率部西迁,最终败退至青海高原,意图在那里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图谋日后东山再起。然而,命运无常,这位雄心未尽的蒙古大汗,最终在青海草原因感染天花而病逝。他的突然离世,导致察哈尔部群龙无首,迅速土崩瓦解。
皇太极就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立刻派遣其能征善战的十四弟多尔衮,以及长子豪格,率领精锐骑兵直扑青海,他们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寻找并接收林丹汗的遗孀、部众,以及象征着蒙古大汗正统地位的阎魔德迦金佛和传国玉玺。”
李默的叙述细致入微,仿佛亲历那段历史:“林丹汗的几位重要福晋,在权衡利弊后,相继选择了归附强大的后金。首先是林丹汗的第四位福晋,窦土门福晋巴特玛·噪,她审时度势,率先率领本部人马归顺。皇太极出于政治考量,在大臣的强烈建议下,纳其为妃,封其为东宫淑妃,并入住衍庆宫。”
“随后,林丹汗最重要的两位遗孀,统管阿纥土门万户的囊囊太后娜木钟,以及掌管哈纳土门万户、且是林丹汗继承人额哲的生母苏泰太后,也各自率领着庞大的部众和财富,先后向皇太极投降归附。”
“娜木钟,作为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身份最为尊贵,她代表的不仅是她个人,更是察哈尔部大部分势力归顺的象征。她被皇太极纳入后宫。崇德元年,也就是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时,正式册封了五宫后妃:清宁宫皇后哲哲、关雎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淑妃巴特玛·噪、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娜木钟位列西宫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与宠冠后宫的宸妃,可见皇太极对其的重视与宠爱。她带来的部众和财富,极大地增强了清朝的实力。”
李默特意停顿了一下,强调道:“这里有几个至关重要的细节,与我们今天的调查息息相关。首先,娜木钟在归降时,已然身怀六甲,这个孩子是她已故丈夫林丹汗的遗腹子。不久后,她在盛京生下此子,取名阿布鼐(nài)。此外,她此前还为林丹汗生有一女,名为淑济,皇太极认作养女,后来封为固伦公主。娜木钟本身容貌出众,又携重部来归,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深受皇太极宠爱,其风头甚至足以与当时宠冠后宫的宸妃海兰珠分庭抗礼。她与皇太极婚后,又生育了一子一女。其中,皇太极的第十一女,固伦端顺公主,便是她与皇太极的第一个孩子。其后,又生下皇太极的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然而,”李默的语气变得愈发凝重,预示着命运的转折,“就在娜木钟为皇太极生下幼子博穆博果尔后不久,她的长子,那个身份特殊、流淌着林丹汗血液的阿布鼐,因其兄、林丹汗之子额哲早逝,得以承袭了察哈尔亲王的爵位。皇太极对阿布鼐起初颇为优待,给予其部众和待遇,一方面是彰显宽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稳定新附蒙古部族的考虑。但阿布鼐体内流淌着的是林丹汗,那位曾与皇太极争雄的蒙古大汗的血液,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骄傲与执念。这种血脉,并未因岁月的流逝和清廷的优待而淡化。随着阿布鼐逐渐年长,他对皇太极击败其父、导致察哈尔部衰微、母亲被迫改嫁的复杂情感,逐渐发酵,仇恨的种子悄然滋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2yq.org)阎魔德迦金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