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冲突的僵局让林宇下定决心快刀斩乱麻,隔天就拍板宣布:“本周末全员停工,去城郊拓展基地搞两天团建,目标只有一个——把‘特种兵’和‘正规军’捏成一家人!”
消息一出,办公室里哀嚎一片。林宇团队的周明对着小王吐槽:“团建不就是换个地方开会?还不如在公司赶方案呢!”郑薇团队的李姐则悄悄和张哥嘀咕:“听说拓展都是些折腾人的游戏,咱们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折腾。”林宇把这些抱怨听在耳里,心里却有了主意——这次团建,就得反着来,不搞说教,只玩真的。
周六一早,大巴车准时出发。林宇特意让教练打乱分组,每个小队里既有林宇的老部下,也有郑薇的核心成员,还规定“必须全员协作完成任务,一人掉队全队重来”。第一个项目是“盲人摸象”,一人蒙眼听指挥穿越障碍,指挥者只能用“前后左右”简单指令,不能提示具体障碍。
周明和李姐被分到了一组,周明蒙眼,李姐指挥。周明习惯了雷厉风行,刚走两步就想往前冲,李姐急得大喊:“停!左边有凳子!”可周明已经迈出去半步,差点绊倒。“你能不能提前说啊?”周明扯下眼罩抱怨。李姐也来了脾气:“我刚说完你就冲,能不能听人把话说完?”两人又要争执,教练适时吹哨:“超时未完成,全队罚做五个深蹲!”
看着其他小队已经完成任务,周明和李姐只好憋着火配合。这一次,周明放慢了脚步,李姐也提前预判障碍,两人居然顺利通关。休息时,李姐主动递了瓶水给周明:“其实你反应挺快,就是太急了。”周明挠挠头笑了:“李姐你指挥得挺清楚,是我之前太毛躁了。”
下午的“共同作画”项目更有意思,每个小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幅主题画,但每人只能画一笔,还不能交流。林宇团队的小王想画个火箭体现“创新”,郑薇团队的设计师小杨却想画棵大树象征“稳健”,一笔下去画风完全跑偏。眼看时间快到,大家急得团团转,最后有人提议:“不如画个‘火箭栽在大树上’,既有创新又有根基!”众人一拍即合,你补一笔我添一画,居然完成了一幅创意十足的作品,还得了第一名。
晚上的篝火晚会成了破冰关键。林宇没搞领导发言,反而带头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轮到郑薇时,有人大胆提问:“郑总,你当初是不是特别不待见我们宇哥的收购计划?”郑薇坦然点头:“确实,我怕我的团队被打散,怕我的心血白费。”她看向林宇,笑着补充:“但这两天相处下来,发现你们这群‘疯子’其实挺靠谱,林总也不是只想吞并的资本家。”
林宇接过话头,对着所有人说:“其实我当初也怕磨合不好,毕竟你们是‘正规军’,我们是‘野路子’。但现在我发现,‘野路子’缺了规矩容易乱,‘正规军’少了灵活容易僵,咱们结合起来才是黄金组合!”
这番话让现场掌声雷动,原本泾渭分明的两个团队,此刻终于有了“一家人”的感觉。有人主动分享工作中的趣事,有人吐槽曾经的误会,篝火旁的笑声此起彼伏,之前的隔阂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第二天的总结会上,林宇没有直接宣布新规则,而是把话筒交给了大家:“你们觉得,合并后的公司该怎么运作?既不丢效率,也不缺稳健?”
周明第一个发言:“我觉得李姐他们的流程能避免很多坑,以后我们做方案前,先找他们把把关,但流程能简化的也别太死板。”
小杨接着说:“我觉得林宇团队的创新精神特别好,我们也该多尝试新方法,不能总守着老规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热烈。有人提议“核心环节按流程来,非关键部分可灵活调整”,有人建议“每周开一次跨团队沟通会,提前对接需求”,还有人提出“建立共享文档,让双方的经验都能传承”。
林宇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建议,最后站起身总结:“结合大家的想法,我们就定‘高效、稳健、创新、共赢’这八个字为团队文化!”他顿了顿,逐一解释,“高效是我们的节奏,稳健是我们的底线,创新是我们的动力,共赢是我们的目标!”
他当场宣布了新的工作机制:成立跨团队协作小组,每个项目配备“创新专员”和“风控专员”;简化非核心流程审批,同时保留关键节点的复核机制;建立定期沟通制度,每月评选“协作之星”。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把大家昨天共同画的“火箭大树图”做成了文化墙,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团建结束回到公司,变化肉眼可见。周明做方案时,会主动找李姐复核流程;李姐审批文件时,也会询问是否有更高效的方式;技术部的小王和小杨合作开发新系统,一个负责创新功能,一个负责稳定运行,配合得默契十足。
行政部还特意制作了“协作手册”,把大家认可的沟通方式、工作流程都整理成册,人手一本。办公室里再也听不到争执声,取而代之的是“这个环节咱们怎么配合更好”“要不要试试新方法”的讨论声。
林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团队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场破冰行动已经开了个好头。那八个字的团队文化,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每个员工心里的共识。接下来,就该让这份凝聚力转化为战斗力,在市场上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了。而他不知道的是,一个更大的合作机会,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喜欢职场咸鱼的超级逆袭请大家收藏:(m.2yq.org)职场咸鱼的超级逆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