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见,小琦也有些变化,但是还是能认出来的。
一种久别重逢、他乡遇故知的欣喜感,Shirley带着些喜悦与之寒暄。
拍卖晚宴的余波在空气中留下无形的硝烟。空气里残留着香槟的甜腻与谎言的酸腐。一场公开的胜利,带来的不是松懈,而是更深沉的疲惫,如同在雷区中央短暂喘息,深知下一声爆炸随时可能响起。
但是这场与小琦的重逢,算是短暂的舒缓了Shirley紧张的神经“刚才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逻辑清晰,姿态优雅,真是让人佩服!”小琦熟稔地与她碰杯,顺势在她身旁的沙发坐下。她先是感慨着时光飞逝,回忆着她们曾一起参加晚宴、畅谈艺术的“美好往日”,话语间充满了对Shirley才华的欣赏。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似乎在小琦妆容精致,笑容热络的眼底似乎看出一丝难以捕捉的、仿佛被设定好的程序般的光泽。
闲聊的节奏很快被小琦以一种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准的方式引导着。她的话题从全球艺术趋势,悄然滑向国内公益项目的最新动态。
“说到这个,”小琦轻轻晃着酒杯,压低声音,仿佛分享一个秘密,“你听说了吗?最近有一个全力推动一个西南深度贫困山区的‘文化保育与生态旅游’综合项目,据说已经进入某个国家级人文关怀奖项的终审了。”她顿了顿,眼神里流露出一种混合着“钦佩”与“惋惜”的复杂情绪。
“听说,这个项目动静还很大,竟然还请来了当红明星来站台,运作能力真是一流。选址也极有深意……我偶然看到资料,那个村落的地理坐标和人文景观,好像有些,似曾相识。“
“哦?”Shirley本来听得有些漫不经心,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手机冰凉的屏幕,到这里,她意识到对方可能有些来意,于是顺着问了一句:“怎么个似曾相识呢?”
“好像和很多年前……你私下探讨过的一个项目蓝图,高度重叠呢。”Shirley端着酒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指节微微泛白。
小琦的语气始终保持着客观和赞赏,没有半分刻意挑拨的意味。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经过精密计算的冰针,精准地刺向Shirley记忆中最核心、最私密的领域——那个曾与萧歌满怀理想主义激情勾勒的未来愿景的过往。
不用猜她都知道,这个“当红明星”就是柳绿。
Shirley脸上维持着无懈可击的淡笑,甚至配合地点了点头:“是吗?看来她很有眼光。”心中却已翻起冰冷的巨浪。“唉,有时候想想,”小琦适时地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慨,“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终究需要资源和手腕。
有人能调动如此庞大的资本和媒体力量,让一个好的想法迅速落地、获得认可,或许……这也是一种‘时代的选择’吧。”这话语,如同最后的淬毒,试图将Shirley的坚守扭曲成一种不合时宜的“无能”。
Shirley强压下喉间的梗塞和胸口的冰冷,用谈论天气般的平静口吻将话题引回艺术市场分析。
她觉得自己一刻也不能再待在这里,每一秒的虚伪应酬都在消耗她的心力。
按住想逃的冲动,她淡淡的看着对方,似乎从她的字里行间,都捕捉到一丝程序化的,背诵的痕迹。
是的,背诵的痕迹。
这些话不是她随心而发自发说出的,是设置好的,那么设置好小琦这个程序的人是谁呢?
好难猜啊。
小琦达到目的后,优雅告辞。
Shirley微笑着目送她离开,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转角,她脸上的笑容才瞬间冻结,眼底深处是一片被狂风暴雨席卷后的荒芜。
Shirley赶紧点开手机屏幕,指尖冰凉。一条推送悄然浮现,并非来自八卦小报,而是一个以深度行业分析着称的财经专栏。标题冷静克制:《公益叙事与商业价值:论明星人设的战略升级》。
文章以近乎学术的口吻,剖析了当下一种现象:某些公众人物如何将参与偏远地区发展项目,作为获取主流意识形态认可、进而实现个人品牌价值重塑的关键策略。笔锋犀利地指出,这种操作的深层目的,并非单纯扶贫助困,而在于夺取“道德制高点”这一稀缺资源,从而为过往不甚光彩的资本积累史进行“道德镀金”,并为其后续接触更高级别资源铺平道路。
文中虽未点名,但细节的指向性昭然若揭:提及“某位近期备受资本追捧的L姓女星”,其团队正“积极运作”一个位于西南深度贫困山区的“文化保育与生态旅游”综合项目,并已进入“某极具公信力的国家级人文关怀奖项”的终审环节。
更关键的是,文章“不经意”地透露,该项目所选择的村落,其地理坐标与人文景观,与多年前另一位“淡出视野的资深人士”未竟的公益蓝图高度重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云上棋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云上棋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