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双目瞬间赤红,身体微微颤抖,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刺破了皮肉,渗出血丝也浑然不觉。父亲那刚毅而略显苍老的面容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谆谆教诲,那期望的眼神……他喉头滚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戚睿涵亦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他深知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吴襄的结局为何。却万万没想到,在这条因他而改变的时空支流里,这位老将军依然选择了如此悲壮惨烈的道路——不是死于政治斗争的刑场,而是主动求死于保卫家国的沙场。这其中的意味,更加深沉,更加令人扼腕。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沉声道:“长伯兄,老将军高义,惊天地,泣鬼神。此等气节,足为万世楷模。如今之计,我们唯有化悲痛为力量,戮力同心,整合各方力量,寻机击退清虏,光复河山,方能告慰老将军在天之灵,不负其牺牲!”
吴三桂沉默了许久许久,那沉默如同铅块,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几乎令人窒息。窗外,秋风掠过树梢,发出呜咽般的声音。最终,他猛地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气,那气息带着明显的颤抖,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仿佛每个字都从牙缝中挤出:“父亲……孩儿……明白了。”他转向吴亮,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些,“太原现在具体情况如何?敌军动向呢?”
吴亮努力收敛悲声,禀报道:“回侯爷,老爷率八千关宁儿郎抵达太原后,立即着手加固城防,增筑炮台,挖掘壕沟,筹集守城器械。目前城中粮草尚可支撑两月,但箭矢、火药用度极巨,尤其是火炮子药,经不起连日鏖战。最新探马回报,虏酋鳌拜亲率镶蓝旗精锐两万,皆为百战老兵,加上……加上那汉奸孔有德所领的汉八旗三万人,共计五万大军,旌旗蔽日,已出井陉关,日夜兼程,不日即可兵临太原城下。”
“孔有德!”吴三桂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凌厉如刀的杀意,厅内的温度仿佛都随之骤降,“此贼反复无常,认贼作父,甘为前驱,屠戮我同胞。若其落我手,必将其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戚睿涵心中也是一凛。孔有德,这位明朝的叛将,不仅带去了宝贵的军事经验,更关键的是为满清带去了当时堪称技术革命的红衣大炮技术和初步成型的水师力量,绝对是汉奸中的“魁首”。他的出现,意味着太原攻防战将更加残酷,守军面临的将是前所未有的火力压制和精准的攻城战术。历史的阴影,似乎正以另一种方式,更加沉重地覆盖下来。
……
与此同时,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太原城,已是战云压城城欲摧。
晋中平原的秋色,原本应是天高云淡,稼穑丰收的景象,如今却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城头之上,“吴”字将旗和早已褪色却依旧顽强飘扬的大明战旗,在渐起萧瑟的秋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不屈的魂灵在呐喊。
吴襄一身戎装,明亮的山文甲在夕阳余晖下泛着冷硬而沧桑的光泽。他须发皆白,面容因连日操劳而愈发清癯,但腰杆依旧挺得如同标枪,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城外远方那逐渐逼近、如同吞噬天地般的滚滚烟尘。那烟尘如同一条巨大的黄龙,裹挟着毁灭的气息,伴随着隐隐传来的闷雷般的脚步声与马蹄声,铺天盖地而来。
八千守军,面对五万虎狼之师,敌我悬殊,一目了然。许多士兵的脸上还带着稚气,或是久经沙场的风霜,此刻都写满了凝重,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坚毅。吴襄战前那番慷慨激昂的动员言犹在耳,在每个士兵心中回荡:“诸位儿郎,我等身后,便是三晋父老,是家园田垄,是妻子儿女。太原,乃三晋门户,天下脊梁,绝不可失于鞑虏之手。老夫年近花甲,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日愿以此身,与诸位同守此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低沉而雄壮的吼声当时在城头回荡,汇聚成一股悲壮的力量,直冲云霄,连天边的流云似乎都为之一滞。
此刻,大战前夕的寂静更让人心悸。巨大的投石车如同沉睡的巨兽,其臂杆被绞盘紧紧拉下,装满石弹或燃烧物的皮兜蓄势待发;一门门弗朗机炮、大将军炮被炮兵们擦拭得锃亮,黑洞洞的炮口森然指向远方,仿佛随时会喷吐怒火;弩手们最后一次检查着蹶张弩、神臂弩的弓弦强度和箭匣中的箭矢数量;滚木、礌石、煮沸的热油、恶臭刺鼻的金汁(粪便混合毒汁)早已堆放到位。整个太原城,如同一只绷紧了全身肌肉、竖起了所有尖刺的钢铁刺猬,沉默而坚定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吴襄在副将周抛及一众亲兵的簇拥下,亲自巡视着每一段城墙,检查每一处防御工事的牢固程度。他的脚步沉稳,目光锐利,不时停下来,用力推搡一下堆砌的沙袋,或是调整一下鹿角的位置。
他走到一处垛口后,看到一名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年轻士兵,正用力地、反复地磨着手中的长矛枪头,那手却不受控制地微微发抖。吴襄停下脚步,走过去,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那尚且单薄的肩膀,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历经无数血火洗礼后沉淀下来的、不容置疑的力量:“怕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