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元年盛夏,烈日炙烤着华夏大地,长江流域的水汽蒸腾而起,将天空染成一片澄澈的蔚蓝。京城皇城的太和殿内,王巢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肃立的文武百官。御座之下,一名身材魁梧、身披玄铁铠甲的将领正单膝跪地,神情肃穆,正是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的王忠。
“王忠,”王巢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今大顺已灭,西北已定,唯南方张献忠窃据川蜀,自立大西,残害百姓,割据一方。朕命你为征南大将军,率三十万中华军,自湖北起兵,溯江而上,直捣成都,剿灭大西政权,收复四川、重庆诸地,使西南百姓重归王化。”
王忠双手抱拳,高声应道:“臣王忠,遵旨!臣定当竭尽所能,率领大军扫平贼寇,收复川蜀,不负陛下厚望,不负天下苍生!”
“好!”王巢龙颜大悦,抬手示意王忠起身,“朕赐你尚方宝剑一柄,便宜行事,凡军中不听号令、临阵退缩者,先斩后奏!另赐粮草三百万石、军械五十万件、火炮两百门、坦克五千辆,以资军用。”
话音刚落,两名内侍抬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上前来,打开木盒,一柄寒光闪闪的尚方宝剑映入眼帘。王忠上前接过宝剑,双手高举过头顶,再次叩首:“谢陛下赏赐!臣必以死相报!”
随后,王巢又任命陈明为征南军副将,协助王忠统筹军务;任命李顺为先锋官,率领五万精锐骑兵,先行开辟道路;任命赵文为随军参谋,负责制定作战计划;任命周毅为后勤总管,保障大军粮草军械供应。一系列任命下达后,王巢又叮嘱道:“川蜀之地,地势险要,山川纵横,张献忠虽出身草莽,但其麾下亦有数十万之众,不可轻敌。你等此行,务必稳扎稳打,先取夔门,再破成都,逐步蚕食,切勿急于求成。同时,务必严明军纪,不得惊扰百姓,所到之处,要安抚民心,推行新政,使百姓知晓我中华政权的仁德。”
“臣等遵旨!”王忠与陈明等人齐声领命,声音洪亮,震得殿外的铜铃微微作响。
当日午后,王忠率领众将离开皇城,前往位于京城南郊的校场点兵。三十万中华军早已在此集结完毕,军阵绵延数十里,旌旗蔽日,甲胄如潮。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持新式步枪,腰间悬挂手榴弹,眼神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坦克部队排列成钢铁洪流,火炮部队整齐列队,炮口直指天空,气势如虹。
校场上,王忠手持尚方宝剑,登上点将台,目光扫过下方的大军,沉声道:“将士们!陛下命我等南征,剿灭张献忠,收复川蜀!张献忠残暴不仁,割据一方,使川蜀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我等身为中华军将士,当为国尽忠,为民除害,扫平贼寇,一统天下!此次南征,只许胜,不许败!凡立下战功者,重重有赏;凡临阵退缩者,军法处置!”
“必胜!必胜!必胜!”三十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随后,王忠下令大军开拔。先锋官李顺率领五万骑兵率先出发,朝着湖北方向疾驰而去;主力部队则分为水陆两路,陆路大军由王忠亲自率领,沿着官道向湖北推进;水路大军则由陈明率领,乘坐数千艘战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与陆路大军遥相呼应。
一时间,京城南郊尘土飞扬,战马嘶鸣,战船启航,三十万中华军如同一条巨龙,朝着南方浩浩荡荡地进发。沿途百姓得知中华军南征的消息后,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送。他们自发地为大军送上粮食、饮水,不少青壮年还踊跃参军,希望能为收复川蜀、一统天下贡献一份力量。
经过半个月的行军,王忠率领的陆路大军抵达湖北襄阳。襄阳是江汉平原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时,陈明率领的水路大军也已抵达襄阳城外的汉江码头,两支大军顺利会师。王忠当即下令在襄阳休整三日,补充粮草军械,同时召集众将召开军事会议,商议进攻川蜀的具体策略。
襄阳城内的将军府中,众将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地图上详细标注着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王忠指着地图上的夔门,沉声道:“诸位,夔门是进入川蜀的咽喉要道,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张献忠令孙可望率领十万大军驻守此地,显然是想凭借天险,阻挡我军西进。我军若想顺利进入川蜀,必先攻克夔门。”
先锋官李顺起身道:“将军,夔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孙可望虽为张献忠麾下大将,但据情报显示,其麾下十万大军多为流民组成,战斗力低下,且缺乏训练。我愿率领五万骑兵,先行突袭夔门,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随军参谋赵文摇了摇头,道:“先锋官,不可轻敌。夔门不仅地势险要,且孙可望已在此加固防御,修筑了大量的堡垒与战壕,还配备了不少火炮与弓箭。我军若贸然突袭,恐怕会损失惨重。依我之见,应先派侦查兵深入夔门附近,摸清敌军的防御部署,再制定详细的进攻计划。同时,水路大军可沿长江而上,从水路进攻夔门,与陆路大军形成夹击之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龙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