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火种一旦播下,便在日复一日的辛勤浇灌和焦灼等待中悄然生长。当夏日的热风取代了春日的料峭,吹过磐石谷时,溪流两岸的田地已然换上了一片浓绿的新装。土豆的植株匍匐蔓延,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玉米秆蹿得比人还高,顶端的雄穗在风中摇曳,腰间的棒子鼓胀着,包裹着青绿色的外衣;南瓜藤肆意伸展,巨大的叶片下藏着一个个日渐圆润的果实。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此刻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也承载着整个“山鹰支队”沉甸甸的期盼。然而,收获的季节,在带来喜悦之前,先带来了一场考验。
庄稼进入灌浆、块茎膨大的关键期,也是最脆弱的时期。一天午后,天色骤然变暗,乌云如同奔腾的墨色马群,从山脊后压境而来。狂风卷起沙石,抽打着庄稼的叶片,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夹杂着冰雹,劈头盖脸地砸落下来。一场罕见的夏季狂风暴雨突袭了山谷。
“不好!庄稼!”正在营房里学习文化的林烽猛地站起身,冲到洞口。只见外面天地晦暗,雨幕如瀑,玉米秆在狂风中剧烈摇摆,仿佛随时会被折断;土豆和南瓜的藤蔓被雨水和冰雹打得七零八落。
“快!能动的都去田里!”林烽抓起斗笠,第一个冲进雨幕。号令一下,队员们顾不上披戴齐全,纷纷冒着倾盆大雨,冲向各自的责任田。那一刻,没有人在意浑身湿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住庄稼!
田地里一片狼藉。一些玉米被风吹得倒伏在地,土豆和南瓜的叶片被打得千疮百孔。队员们心疼得如同刀割。他们冲进泥泞的田地,用木棍小心地支撑起倒伏的玉米秆,用泥土加固根部;轻轻扶起被打断的瓜藤,用草绳勉强固定。雨水模糊了视线,泥浆溅满了全身,大家互相搀扶,在风雨中奋战,直到雨势渐小。虽然损失不可避免,但经过抢救,大部分庄稼保住了。看着风雨过后重新挺立的植株,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靠天吃饭”的不易与守护成果的艰辛。
养殖方面也经历了波折。那头备受关注的小黑猪,不知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还是着了凉,突然开始上吐下泻,精神萎靡地趴在圈里,这可急坏了负责喂养的战士和支队的“兽医”。大家围着猪圈,心急如焚。老兵上山采来马齿苋、车前草等具有消炎止泻作用的草药,熬成汤水,几个人合力小心翼翼地给病恹恹的小猪灌下去。那几天,猪圈成了重点关照对象,战士们轮流守候,观察它的状况。幸运的是,几天后,小猪的病情逐渐好转,开始重新进食。这次虚惊一场,让大家都意识到了科学养殖和疫病防治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活资产”。
盛夏来临,土豆植株的地上部分开始渐渐枯黄,这是地下块茎成熟的信号。收获的季节,终于到了!
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收获土豆的“战役”打响了。队员们聚集在土豆田边,心情激动又带着一丝紧张。他们手中拿着木锹、小铲,甚至直接徒手。林烽做了简短的动员:“同志们,咱们流了那么多汗,盼了这么久,今天,是检验咱们劳动成果的时候了!小心点挖,别伤了土豆!”
随着一声令下,大家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王小川第一个下锹,他选了一株枯黄最明显的植株,小心地将木锹插进植株旁的土里,然后用力一撬——松软的泥土被翻开,伴随着泥土的清香,几颗沾满新鲜泥土、黄澄澄、圆滚滚的土豆,赫然滚了出来!在阳光下,它们显得那么饱满、坚实!
“挖到了!好大的土豆!”王小川激动得声音发颤,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土豆,像捧着稀世珍宝。
这一声呼喊,如同点燃了喜庆的爆竹。刹那间,整个土豆田沸腾了!
“这边也有!一窝好几个!”
“看这个!真大!”
欢呼声、惊叫声、笑声此起彼伏。队员们或蹲或跪,用工具甚至双手,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每挖出一窝土豆,都像发现宝藏一样兴奋。虽然总体亩产不高,很多土豆个头也不算大,有些还被虫咬过,但这是磐石谷土地上收获的第一茬粮食,是队员们用汗水浇灌出的果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自豪感。老兵马永富捧着一把土豆,老泪纵横:“出来了,真的种出来了!咱们在这山沟里,也能打出粮食了!”
收获的土豆被仔细地捡拾起来,轻轻放入箩筐,生怕磕碰。一筐筐沉甸甸的土豆被抬回营地,堆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里,那金黄的色彩,比任何勋章都更加耀眼。
当天晚上,磐石谷的晚餐格外不同。炊事班用新收获的土豆,加上之前采摘的嫩南瓜,做了一大锅土豆炖南瓜。没有多少油水,只放了些简单的盐巴,但那股来自土地本身的、醇厚天然的香甜气息,却弥漫在整个营地,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
开饭的哨声响起,队员们端着碗,围坐在一起。当那热腾腾、软糯香甜的土豆和南瓜送入口中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涌上心头。这滋味,远比任何缴获的美食或从山外换来的粮食都更加香甜、更加踏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