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离别准备》
窗外的雨敲打着“楚湘阁”的窗棂,淅淅沥沥,仿佛在演奏一曲离别的挽歌。后厨灶火已熄,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辛辣香气,只有许湘云默默擦拭着最后一只陶碗,动作缓慢得近乎凝滞。李沛然掀帘而入,带进一丝潮湿的凉意,他手中捏着一封边缘已被揉皱的信笺,语气是压抑不住的急促与凝重:“湘云,我们可能……有麻烦了。崔家那边,动作比我们想的更快。”
许湘云的手一顿,陶碗轻磕在案板上,发出清脆一响。“什么麻烦?”她抬起头,眉头紧蹙。连日来的安稳日子,几乎让她忘了崔明远那双阴鸷的眼睛。
“刚从小猴儿那儿得来的消息,”李沛然将信笺递过去,上面是孩童稚嫩却清晰的笔迹,是他们建立的“小乞丐情报网”送来的急报,“崔明远没打算善罢甘休。上次投毒事件让他和他爹崔县丞都折了面子,他不敢明着再来,但暗中买通了漕帮的几个混混,怕是这两天就要来店里‘寻衅滋事’。砸店是小事,我怕他们会对你我不利。”
湘云接过纸条,指尖微凉。上面的字眼“夜袭”、“纵火”让她心头一凛。唐代的律法,对平民百姓的保护远不如现代,若是黑灯瞎火地出了事,真是叫天天不应。
“县丞呢?他之前不是答应……”湘云抱着一丝希望。
“墙头草罢了。”沛然冷笑,眼神锐利,“我们献上的税法帮他得了上峰嘉奖,他自然给我们几分好脸色。如今崔家施加压力,他又看我们生意越发红火,难免起了别的心思,想借刀杀人,顺手吞了我们的铺子。指望他,不如指望明天太阳从西边出来。”
他走到窗边,看着雨幕中模糊的江夏城街景,声音低沉下去:“湘云,我们该走了。李白半月内必到黄鹤楼,这是我们最初的目标,不能再耽搁。何况现在……这里已是非之地。”
离开。这个他们讨论了无数次,却因种种牵绊一再推迟的决定,此刻以最不容回避的方式摆在了面前。湘云环视着这间倾注了她无数心血的“楚湘阁”,一桌一椅,一碗一碟,都记录着他们从赤手空拳到站稳脚跟的艰辛与骄傲。酸涩的情绪涌上鼻腔,她用力吸了吸。
“好。”再抬头时,她眼里已没了犹豫,只剩下果决,“走!但店不能白白便宜了那帮混蛋。得找个可靠的人。”
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隔壁茶楼的张翁。老人家心地仁厚,从一开始就对他们多有照拂。
听闻二人的决定与缘由,张翁捻着胡须,长叹一声:“崔家势大,暂避锋芒确是上策。可惜了这好端端的生意……”他看了看这间如今在江夏城已小有名气的食肆,眼中满是惋惜。
“张翁,”沛然拱手,语气诚恳,“这店我们想转让于您。价钱您看着给,我们只求两点:一,保住‘楚湘阁’的招牌和这些跟着我们做事的伙计厨娘,他们有口饭吃;二,绝不能让崔家沾手。”
张翁沉吟片刻,重重一拍大腿:“好!老夫就接了!价钱按市价给,绝不让你们两个小友吃亏。伙计厨娘一个不解散,老夫的茶楼正好缺这等好手艺!至于崔家,哼,老夫在这江夏城几十年,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一桩大事落地,沛然和湘云都松了口气。接下来便是清算账目、交接食谱、安抚员工。湘云将她精心整理、用现代简体字夹杂图画写就的“食谱秘籍”郑重交给厨娘刘婶,反复叮嘱辣度如何控制,高汤如何吊鲜。刘婶拉着她的手,眼圈泛红:“小娘子,你们一定要保重啊……这手艺,俺们一定给你们守好了!”
消息不知怎的传到了柳莺儿耳中。傍晚时分,一辆青帷小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后门,披着斗篷的柳莺儿匆匆而入,一见湘云便拉住了她的手。
“姐姐们当真要走?”她美目中含了水光,满是不舍。自那次花魁比赛后,她与湘云沛然成了好友,时常来店里小坐,听湘云说些奇闻异事,让沛然点评她的新曲。
“嗯,不得不走。”湘云点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去寻我们的师父。”
柳莺儿聪慧,心知必有隐情,不再多问。她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巧的锦囊,塞到湘云手里:“姐姐此去,山高水长,莺儿无甚可赠,此物伴我多年,或可略挡风雨。”
湘云打开,里面是一支素银簪子,簪头却巧妙地嵌着一小片温润的青玉,雕成柳叶形状,甚是别致。
“这太贵重了……”湘云推拒。
“姐姐莫要推辞。”柳莺儿按住她的手,声音轻柔却坚定,“若非姐姐那曲《山鬼》,莺儿焉有今日?此去经年,不知何日再能相见,见簪如见人。只盼姐姐莫忘了江夏城中,尚有莺儿这个妹妹。”她顿了顿,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一旁正在整理行装的李沛然,眼波流转间有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情愫,随即又对湘云笑道:“沛然兄才华横溢,性情豁达,这一路上,定要护好姐姐才是。姐姐真是好福气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