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北冰洋省的极寒依旧如刀割斧凿般肆虐。北纬67°38′N,东经173°18′E——星火村与雪风村交界处的雪风溪河谷台地上,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的身影在漫天风雪中愈发清晰。这座并非新建的院落,前身是两村共建的农技推广站,三年前经百姓公社统筹扩建,成了覆盖周边三乡五村的极寒农业技术传播核心。
此刻,学院的院墙被厚厚的积雪裹成了银白色,墙头上的太阳能集热板在微弱的冬日阳光下泛着冷光,板面上的积雪被风吹出细密的纹路,如同凝固的波浪。院墙内侧,每隔五米就立着一根刷着红漆的木桩,上面悬挂着褪色的标语:“扎根冻土学技术,携手共建新生活”“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冻土之需为要”。这些标语历经三年风雪侵蚀,字迹边缘虽有些模糊,但红色底漆依旧鲜亮,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宛如跳动的火焰。院内的几栋建筑都采用桩基架空设计,底部一米五高的通风层用铁丝网封护,既能抵御冻胀对墙体的破坏,又能防止北极狐、雪兔等野生动物闯入糟蹋农具。墙面是双层聚氨酯保温板夹着牦牛皮的复合结构,接缝处用沥青仔细密封,即便室外气温低至零下五十六度,室内依旧暖意融融。
清晨七点,天刚蒙蒙亮,铅灰色的天空中还飘着细碎的雪沫。朱静雯和朱悦薇踏着两村村民共同清扫出的冰路,朝着学院走去。雪风溪的冰面被昨夜的寒风冻得格外坚硬,脚下的冰爪鞋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清脆声响,偶尔能看到冰面下隐约流动的暗河,泛着幽蓝的光,宛如大地的眼眸。两侧的矮柳挂满了冰挂,最长的足有半米,如同凝结的银色瀑布,风一吹,冰挂碰撞发出“叮当”的声响,像是天然的乐器在演奏晨曲。路边的雪堆上,几只雪雀蹦跳着啄食残留的草籽,见有人经过,扑棱着翅膀飞进远处的白松林,留下一串细碎的剪影。
“姐,你看学院那几座温室,雪压得这么厚还能稳稳当当,当年两村村民一起抬钢架、铺保温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呢。”朱悦薇指着学院东侧的日光温室,语气里满是感慨。那些温室的屋面倾角呈35度,恰好适配北纬67度的太阳高度角,能最大限度捕捉冬季有限的阳光。温室顶部的雪被特意设计的除雪装置推到两侧,堆积成半人高的雪堆,侧面的通风口微微开启,排出室内多余的湿气。“记得当时雪风村的周铁柱大叔,为了赶在寒流来之前铺完最后一块保温膜,冻伤了耳朵,现在天冷还会隐隐作痛。还有星火村的王老汉,带着儿子连续熬夜加固温室骨架,手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都不肯休息。那会儿我跟着公社技术员来帮忙,看着大家冻得通红的手还在使劲拽保温膜,风把膜吹得呼呼响,十几个人拉着边角才能固定住,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里发烫。”
朱静雯望着远处雪风村方向陆续赶来的村民,点点头道:“这学院是两村同心协力的见证,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当年建学院时,正值倒春寒,夜里温度骤降,好多村民都是裹着厚棉袄在工地上过夜的。星火村的刘铁山师傅,带着木工组连续七天七夜赶制温室骨架,眼睛熬得通红,手上的裂口结了血痂又被冻裂;雪风村的妇女们自发组织起来,每天天不亮就煮好奶茶、蒸好土豆送到工地,怕大家冻着饿着。今天咱们就在这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家学到真本事,才不辜负这份共建的情谊。”说话间,两人已走到学院门口,雪风村村长赵德山正带着几位村民铲雪,他们穿着和朱静雯同款的防寒装备——深蓝色的厚棉袄、羊毛内胆的棉裤,脚上踩着雪地靴,额头上却渗着汗珠,热气在头顶凝成白雾。见到她们立刻迎了上来:“朱议事长、朱副皇帝,里面都准备好了!两村的社员早早就到了,有的五点多就来占座,说要坐在前排听得清楚些,还有人特意带来了自家腌的酸菜、晒的牦牛肉干,说要分给大家尝尝。”
走进学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水泥场地,场地中央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飘扬着大明百姓公社的旗帜,红色的旗面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旗帜上绣着的“百姓同心,共赴富裕”八个黄色大字熠熠生辉。两侧整齐排列着农具陈列区,生锈的老式木犁、破损的陶制灌溉罐与崭新的锰钢破冰锄、精准播种穴器、电动除草机并排摆放,像是在诉说着极寒农业的发展变迁。陈列区的木牌上详细标注着每样农具的名称、用途和改良历程:“老式木犁,深耕受限,仅适用于未冻土,每亩耕地需耗时3小时;改良破冰锄,锰钢刃口,短柄设计,适配冻土浅耕,每亩耕地仅需1小时,效率提升三倍;电动除草机,锂电池驱动,续航4小时,除草深度3cm,不伤作物根系,比人工除草效率高五倍……”几位早到的村民正围着陈列区议论纷纷,不时用手触摸着新式农具,眼神里满是好奇。雪风村的年轻社员赵小亮正拿着电动除草机的说明书仔细研究,嘴里念念有词:“这玩意儿真能这么省力?要是好用,来年除草就不用弯腰弓背一整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