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着御案上那份字字泣血的军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猛地一拍御案,霍然起身!
“够了!”
帝王之怒,如同雷霆,席卷整个太极殿!
“蕞尔小邦,安敢如此欺朕!真当朕不敢踏平尔等巢穴吗?!”
他目光如电,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最终,落在了李恪身上,但话语却是对所有人说的:
“传朕旨意!天下诸道府兵,即刻开始整备!粮草辎重,加紧调运!朕,要御驾亲征,踏平高句丽,生擒渊盖苏文,以雪此恨,以慰我边境死难军民之灵!”
御驾亲征!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心头!
陛下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场倾国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陛下圣明!”以侯君集为首的武将们激动万分,齐声高呼!
文臣们相视一眼,也知此事已无可挽回,纷纷躬身:“臣等遵旨!”
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退朝后,李恪的心潮依旧澎湃。父皇终于决定动手了!这比他记忆中历史发生的时间,似乎还要早一些!是因为他的出现,是因为火药带来的信心?还是因为渊盖苏文更加猖獗的挑衅?
无论如何,机会来了!
他必须让武研院,在这场国战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快步回到武研院,立刻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火药司,停止一切非核心项目,全力扩大颗粒化火药产量!所有库存,优先保障‘神火飞鸦’及大型轰天雷的制作!”
“机械司,投石机改良项目优先级提到最高!我要在出征前,看到至少二十架可堪使用的改良投石机!”
“所有人员,取消一切休假,三班轮换,日夜赶工!”
“王德!持我令牌,去兵部、户部,催要所有已批复的物料!告诉他们,这是陛下亲征所用,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整个武研院,瞬间进入了一种战时状态。炉火日夜不熄,锤击声、研磨声、试验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手中诞生的,将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力量。
然而,就在这全民备战的狂热气氛中,李恪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他知道,仅凭武研院现有的产出,对于一场倾国之战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他必须想办法,在这场大战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甚至是……部分的指挥权。
几天后,一份新的奏疏,被呈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奏疏中,李恪没有请战,也没有请求更多的资源,而是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议:
“……火药武器,运用之法,迥异于刀弓,非经专门操练,难以发挥其效。儿臣恳请父皇,于十六卫中,遴选机敏忠诚之士卒五百人,组建‘神机营’,由武研院派遣工匠教士,专司操演诸般火器。此营不参与寻常战阵,唯在攻坚、破城、奇袭之时,听候陛下调遣,以为王师之奇兵利刃……”
他要组建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一支完全由他影响、甚至间接掌控的新式军队!
这个提议,大胆至极!
李世民看着这份奏疏,沉默了许久。他当然明白这个“神机营”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多了一支特殊兵种,更是对传统军事体系的一种突破,更是给了李恪一个直接插手军务的绝佳平台。
他抬起眼,看向侍立一旁的张阿难:“无忌(长孙无忌)和玄龄他们,对此有何看法?”
张阿难低声道:“赵国公与房相皆以为,吴王殿下所虑,不无道理。火器运用,确需专才。然……神机营统领人选,需慎之又慎。”
李世民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他再次拿起那份奏疏,目光落在“神机营”三个字上,指尖轻轻敲击。
良久,他提起朱笔,在奏疏上批下一个字:
“准。”
风,已起于辽东。
而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与博弈,也随着这支即将诞生的“神机营”,悄然在这帝国的腹心之地,拉开了序幕。
李恪接到准奏的旨意时,正在武研院的试验场,监督着“神机飞鸦”的又一次试射。
他看着那拖着尾焰冲天而起的火光,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渊盖苏文,你的末日快了。
而父皇,您允准这“神机营”,是将一把更锋利的双刃剑,交给了儿臣。
儿臣,绝不会让您失望。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由火药与钢铁铸就的洪流,即将席卷辽东大地。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