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昼夜不停的赶工,巨大的水轮终于安装完毕,与初步建成的工坊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引水渠中,沣水滚滚而来,冲击着水轮的叶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姜匠人指挥着工匠,最后一次检查了所有的传动齿轮、连杆和轴承。鲁匠人则紧张地盯着那几台被连接到传动轴上的简易锻锤和磨盘。墨匠人则统筹全局,确保建筑结构万无一失。
“开闸!”姜匠人苍老而激动的声音响起。
沉重的闸门被缓缓提起,更多的水流汹涌而入,冲击力骤然加大!巨大的水轮开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起初缓慢,随即越来越快,带动着沉重的传动轴开始旋转!
通过一系列木质齿轮和连杆的传递,力量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位上。
“哐!哐!哐!”
连接着传动轴的锻锤,开始以一种稳定而不知疲倦的节奏,起落敲打着一块烧红的铁胚,火星四溅!其力量均匀,速度恒定,远非人力捶打可比!
另一边的石磨,也在水力的驱动下,飞快地旋转起来,将倒入的谷物迅速磨成粉末,效率远超畜力!
成功了!
尽管这只是最初步的应用,但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动力模式,在这大唐的土地上,首次被系统地运用到了生产之中!
所有参与其中的工匠都发出了激动的欢呼!他们亲眼见证并参与创造了奇迹!
消息被王德第一时间秘密带回了吴王府。
李恪闻讯,长久以来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由衷的笑容。水力工坊的初步成功,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提高了某些工序的效率,更是为他未来更大规模的武器生产、乃至其他领域的工业化,奠定了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动力基础!
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由水力驱动的、更加精密的机床,能够批量生产出标准化的武器零件;看到利用水力鼓风的高炉,能冶炼出品质更优的钢铁……
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方向已然明确。
然而,就在李恪为格物司和水利工坊的进展暗自欣喜时,东宫那边,也并未闲着。
丽正殿内,李承乾听着心腹关于吴王近日动向的禀报,脸上露出一丝讥诮的冷笑。
“格物司?改良农具漕船?开铺子卖香皂玩物?”他嗤笑一声,“朕的这位好三弟,倒是越来越像个不入流的商贾匠人了!看来是被父皇那句‘安守本分’吓破了胆,开始玩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把戏了。”
他原本对李恪凯旋后可能带来的威胁颇为忌惮,甚至暗中准备了不少手段。却没料到,对方竟似主动放弃了在军政领域的进取,转而搞起了这些“奇技淫巧”和“蝇头小利”。
“殿下,不可大意。”心腹提醒道,“吴王此举,看似退缩,却也避开了许多锋芒。且那‘格物轩’若真做起来,日进斗金,亦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更何况,他如今圣眷正隆,又有军功傍身……”
“日进斗金?”李承乾不屑地打断,“他能赚多少?还能富可敌国不成?至于圣眷……哼,父皇能给他,自然也能收回!他既然喜欢玩这些,那就让他玩去!传话给我们的人,在朝堂上,不妨多‘称赞’几句吴王的‘雅趣’与‘亲民’!”
他要的是捧杀。将李恪塑造成一个沉湎于匠作之艺、商贾之利的皇子,淡化其赫赫军功带来的光环,使其逐渐远离权力的核心。
“另外,”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那个武研院,尤其是格物司,不是需要物料和人手吗?想办法,给他找点‘麻烦’,让他知道,这长安城里的东西,不是他想怎么用,就能怎么用的!”
“是,殿下!”
长安的风,依旧吹拂着。
明面上,吴王李恪似乎收敛了所有锋芒,沉浸在他的“格物”世界里。
暗地里,权力的博弈,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
李恪站在王府的书房中,看着窗外渐渐浓郁的春色,目光平静。
他知道,太子那边不会毫无动作。
但他更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悄然生根发芽。
无论是明处的格物司,暗处的水力工坊,还是那即将开张的“格物轩”,都是他棋盘上落下的子。
这盘大棋,才刚刚开始。
他轻轻摩挲着桌上那块光滑的“玉容皂”,嘴角微扬。
就让那些人,先盯着这些香皂和纺锤吧。
他们不会知道,真正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正在那沣水河畔,随着那巨大的水轮,日夜不停地,旋转,积蓄。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