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新式床与安居梦
搬入新家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现实的局促感便悄然浮现。三间正房,听着宽敞,但真要合理安排下六口人的睡眠、储物和活动空间,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王建国和李秀兰住最大的东屋,王超和王刚住西屋,王红带着王玥住最小的南屋。每间房塞下一两张旧床、一个柜子后,几乎就没了转身的余地。王超带回的那些好东西,许多都只能暂时堆在角落,或是继续委屈在系统空间里。
看着家人尤其是姐姐王红,在自己那间小屋里,对着仅有的一个旧木箱和一张板床发愁如何安置衣物和书籍时,王超又动起了脑筋。现有的老式架子床占地大,功能单一,严重浪费了宝贵的垂直空间。
这天晚上,王超在自己屋里,就着那盏电池小台灯,铺开一张从老陈那里顺来的牛皮纸,拿起铅笔,开始写写画画。他回忆着后世见过的组合家具和大学宿舍里常见的上床下桌款式,结合当下的材料和工艺水平,勾勒起来。
他设计的新式床,主体结构采用结实的木材。床铺架在高约一米七的位置,下方空间被充分利用:一侧是带有多层隔板和一个小抽屉的书桌,另一侧则是一个带有挂衣杆和层板的小型衣柜。床侧固定有稳固的木梯用于上下。这样,一张床就同时解决了睡眠、学习和衣物存储三大功能,极大地节省了地面空间。
画好草图,标注好大致尺寸和结构要点,王超才心满意足地睡去。
第二天,他把图纸拿给王建国看。王建国拿着图纸,翻来覆去看了半晌,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毕竟是老钳工,对结构和尺寸有着天然的敏感。
“这……床架这么高?稳当吗?”他首先担心的是安全。
“爸,您看这支撑腿的粗细和斜撑的角度,我算过了,只要木材够结实,连接够稳固,承重没问题,比旧式床还稳。”王超指着图纸解释。
“下面还能放桌子和柜子……这想法倒是巧。”王建国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能省出不少地方。”
“嗯,我想着,我和刚子的屋里放两张这种床,靠墙并排,中间还能有过道。下面桌子我俩一人一个,互不干扰,衣柜也够用。姐那屋放一张,她书多,下面桌子大点,衣柜也够她和小玥放衣服了。这样屋里立马就宽敞了。”
王建国沉吟着,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用料和做工,点了点头:“行,我看能成。木料我去想想办法,厂里废料库或许能淘换点合适的边角料,不够再买点。请个靠谱的木匠……”
“木匠的话,我看就不用请了。”王超笑道,“胜利哥他们几个,在厂里都摸过工具,卫国跟过一段时间木工班,基本的榫卯和切割都会。我出图,您给把关,让他们来练练手,咱们管饭,再给点辛苦费,比请木匠划算,他们也乐意。”
王建国想了想,觉得可行。张胜利那几个小子,确实都是实在人,手也巧。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王超通过老陈的渠道,补充了一批质量上乘的木材和必要的铁制连接件、合页等。王建国则从厂里弄回来一些质地坚硬的废弃木料,适合做床腿和主要承重结构。
又是一个休息日,张胜利、赵卫国、孙志刚三人再次化身“免费工具人”,被王超拉到了新院子。当他们看到王超画的那张详细图纸时,都惊呆了。
“我滴个乖乖!超儿,你这脑子是咋长的?床还能这么弄?”张胜利拿着图纸,啧啧称奇。
“上面睡觉,下面看书、放衣服……这太牛了!”赵卫国本身就是半个木工爱好者,看着图纸眼睛发光,跃跃欲试。
孙志刚也兴奋地搓手:“这要是做成了,咱也跟家里说道说道,看能不能弄一个!”
王超笑着给大家分派任务:“卫国,你手艺最好,负责关键的榫卯结构和整体组装指导。胜利哥,力气大,负责木料切割和打孔。志刚,心细,负责打磨和安装这些小配件。我和我爸给你们打下手,需要啥尺寸随时说。”
王建国也换上了旧工装,在一旁坐镇,拿着王超的图纸,不时提出一些工艺上的建议,确保结构万无一失。
院子里再次响起了锯子、刨子、锤子的交响曲。王超负责调度物资,递烟送水。李秀兰和王红则负责后勤保障,饭菜做得比平时更丰盛,时不时还端出些水果、瓜子。王刚和王玥则在一边好奇地看着大哥哥们把一堆木头变成奇形怪状的部件。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图纸,加上几个年轻人干劲十足,进度很快。先是床的主体框架立了起来,四根粗壮的床腿和结实的横撑,按照王超的设计,确保了整体的稳定性。
接着是上床的护栏、下部的书桌隔板、抽屉滑道、衣柜的挂杆和层板,一样样被制作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组装到一起。
赵卫国果然有些天赋,对榫卯结构的掌握超出王超预期,关键连接处都处理得严丝合缝。张胜利和孙志刚在他的指挥下,也干得像模像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