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盲盒与远见
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的成功运作,让王超在街坊邻里和基层干部中的声望悄然提升,也让他更加确信融入集体、依托政策发展的路子走对了。不过,他内心深处清楚,自己真正的根基,还是在于脑海中那个每日都能带来惊喜的系统。
这天清晨,他照例进行秒杀。光屏浮现,三样新商品让他目光一凝:
【今日秒杀商品1:泥鳅干,30斤。】
【今日秒杀商品2:速效救心丸,10盒。】
【今日秒杀商品3:快递盲盒(混合物品,约500个独立小件)。】
泥鳅干是南方常见的干货,滋补且味道不错,三十斤的量自家吃或者送人都行。速效救心丸十盒!这可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药,在这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其价值不言而喻,必须妥善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而最让王超心头一跳的是那500个快递盲盒!
盲盒?还是500个?这玩意儿不确定性太大,但来自后世的他深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里,很可能藏着对这个时代而言极其新奇或实用的东西。可能是文具、小工具、日用品、甚至是一些小型电子产品的废弃零件……风险与机遇并存。
没有太多犹豫,他迅速支付款项,将三样商品纳入系统空间。那五百个大小不一、包装各异的盲盒在空间角落里堆成了一个小山,散发着未知的诱惑。
他没有立刻去“开盲盒”,那需要绝对私密和安全的时间与环境。他将注意力先放在了泥鳅干和救心丸上。泥鳅干取出了十斤,交给母亲李秀兰,说是朋友送的土产,让家里慢慢吃,或者送点给关系近的邻居。李秀兰看到这品相极佳的泥鳅干,很是高兴,直念叨王超的朋友大方。
救心丸则被他仔细地收藏在空间深处,与之前留存的人参等珍贵物品放在一起。这是保命的底牌,轻易不能动用。
接下来,就是处理那批盲盒了。白天人多眼杂,他按捺住好奇心,等到夜深人静,家人都已熟睡,他才闩好房门,意识沉入空间,开始小心翼翼地拆解第一个盲盒。
拆开粗糙的外包装纸盒,里面是一个塑料小袋,装着一板五号电池。王超眼睛一亮!电池!在这个手电筒都算重要家当的年代,电池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而且来源相对容易解释(可以说是在百货大楼或五金店买的)。他将电池收起。
第二个盲盒,拆出一支带有香味的按动中性笔。笔身光滑,设计现代。王超微微皱眉,这东西太扎眼,暂时不能见光,只能自用或彻底销毁。
第三个,是一小卷彩色绝缘胶带。
第四个,是一包混合装的种子,看图片像是生菜、小番茄之类常见的蔬菜,但包装上的说明文字并非中文。
第五个,是一个小型LED露营灯,带太阳能充电板。
第六个,是一套迷你螺丝刀组合,材质精良。
第七个,是一包湿纸巾。
第八个,是一个塑料外壳的便携小风扇,需要装电池。
……
王超耐着性子,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拆解了大约五十个盲盒。收获五花八门:有对这个时代极具价值的,如多盒电池、几卷不同颜色的绝缘胶带、几包质量极好的缝衣针、几把小巧锋利的剪刀、一些通用规格的螺丝钉、螺母、甚至还有两个全新的、这个时代也能见到的机械闹钟;有略显尴尬但或许能小心使用的,如那支中性笔、一些塑料夹子、几个造型简单的塑料水杯、几块香味橡皮;也有一些暂时完全无法解释、必须深藏的,如LED灯、小风扇、以及几个U盘和旧手机充电器(他试了试,似乎都没电了,但本身的存在就是问题);还有像那包外国种子,属于机遇与风险并存,需要慎重考虑如何利用。
看着分门别类放好的“战利品”,王超心中有了数。这批盲盒的价值远超他的预期!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东西,是可以通过老陈的渠道,或者借助街道生产组的名义,安全、低调地流转出去的,尤其是那些工具、小五金和日常低敏感度的工业品。另外三分之一需要看情况谨慎处理。最后三分之一则必须严格封存。
他决定暂时停止拆解。剩下的四百多个盲盒,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他重要的“物资储备库”,需要的时候再慢慢开启,避免一次性出现太多不合时宜的东西,难以处理。
第二天,王超找到了老陈,没有提及盲盒,而是拿出了部分可以出手的物品:五板共二十节五号电池,三卷绝缘胶带(黑、红、蓝),两把小剪刀,以及一小包混合的标准螺丝钉。
“陈叔,又弄到点小东西,您看看有没有路子?”王超将东西摆在桌上。
老陈拿起电池看了看,又摸了摸胶带和剪刀,眼中露出讶色:“好东西啊!这电池是沪上大厂的货,胶带也是进口货的品相,剪刀钢口也好。这些东西,厂矿里的电工、维修工最喜欢,比市面上的货强多了!你小子,门路是越来越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