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行家伸伸手
难得的清闲时光,王超惬意地靠在那张老旧的竹椅上,手边的小凳上摆着两样与这个朴素环境略显“奢侈”的物事——一小碟炒得焦香、散发着诱人气息的带壳花生,以及一瓶冒着细密气泡、瓶壁上凝结着诱人水珠的橘子味玻璃瓶汽水。
他慢悠悠地剥着花生,扔进嘴里,咀嚼间满口生香。再端起那冰凉的汽水,小心地喝上一口,甜滋滋、麻酥酥的气泡在舌尖跳跃,带来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愉悦。
就在他一颗花生一口汽水,琢磨着万一项目不批,那四千斤黄豆该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慢慢消化掉时,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喊声:“王超同志!王超同志在家吗?”
是街道办干事老吴的声音。
王超立刻放下汽水瓶,将剩下的小半碟花生用布盖好,起身应道:“在呢,吴干事,门没闩,快进屋里来。”
老吴推门进来,脸上带着惯常的笑容,额头上有些细汗:“找你一趟可真不容易。马主任现在让你现在去街道办一趟,领导们正在开会讨论你那豆制品项目呢,等着听你当面汇报!”
来了!王超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顺手将桌上那瓶没喝完的汽水往不显眼的角落挪了挪:“好,我收拾一下马上就去。”
王超整理了一下衣着,沉稳地走进街道办的会议室。里面坐着马主任、街道党委刘书记,还有另外两位副主任,气氛显得有些正式。
“王超同志,你提交的这份报告,我们几个都仔细看过了。”刘书记开门见山,手里拿着那份报告,目光锐利而审慎,“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前瞻性。丰富市场供应,利用豆渣促进家庭副业,这些出发点都很好,符合当前的政策精神。”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手指在报告上点了点:“但是,王超同志,这里面有几个关键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第一,资金。报告里预估的初期投入虽然不算巨大,但对咱们街道来说也不是小数目。这笔钱从哪里来?是街道全额投入,还是你们加工组自筹一部分?如果亏损了,怎么办?”
“第二,技术。做米粉和做豆制品,这是两码事。报告里提到生产工艺相对传统,但‘相对传统’具体指什么?我们街道,包括你王超同志,有没有掌握成熟可靠技术的人?能不能保证做出来的腐竹、豆腐干质量稳定,能卖得出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货源。”刘书记加重了语气,“你提到可能通过物资局争取计划外调剂。这个‘可能’有多大把握?能保证长期稳定的供应吗?价格波动能不能承受?如果没有豆子,一切免谈。”
另外两位副主任也相继发言,提出的问题同样尖锐而实际,主要集中在风险控制和资源保障上。显然,米粉加工组的成功虽然带来了信任,但也让街道领导对新项目的审批更加谨慎,不愿盲目上马。
王超早有准备,他冷静地逐一回答:
“刘书记,各位主任,关于资金,我的想法是,初期投入可以由加工组这段时间的利润积累先行垫付一部分,不足部分再请街道酌情支持。这样也能加强加工组自身的责任意识。我们可以制定严格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控制风险。”
“技术方面,我已经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正在学习。同时,我也在打听和物色有经验的老师傅。豆制品制作虽然各有诀窍,但基本流程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先小规模试生产,在实践中摸索和完善技术,确保产品质量。”
“至于豆源,”王超在这里稍微模糊了一下,“我与物资局那边的关系正在进行初步接触,对方表示有一定可能性提供计划外调剂。我们可以先利用这批可能的豆源进行试生产,如果项目成功,证明了市场价值,我们再更有底气地向县里、乃至地区申请正式的计划指标。这本身也是一个‘以产促供’的思路。”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既承认了困难,又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思路和备用方案,尤其是“加工组自筹资金”和“以产促供”的想法,让几位领导微微颔首,觉得这小子确实考虑得比较周全,不是脑袋一热就蛮干。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和质询,刘书记最终拍了板:“好!既然你有这个决心,也有相对稳妥的思路,街道原则上同意你们进行小规模试生产。但是,王超同志,你要记住,这是试验,不是正式立项。街道会给予必要的场地和政策支持,但资金主要以你们加工组自筹为主。技术关必须攻克,豆源问题要持续跟进。我们会密切关注试生产情况,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关键问题无法解决,项目必须立刻停止。”
“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谨慎操作,绝不辜负街道的信任!”王超郑重表态。他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拿到街道的“原则同意”,王超立刻行动起来。张保国带着人,按照王超之前画的草图,在米粉加工组旁边划出的一块空地上,开始砌灶台、搭晾晒架。王超则继续钻研技术资料,同时通过老陈和街道的人脉,悄悄打听会做豆制品、尤其是腐竹的老师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