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匠心独具
王超在东厢房里熬了大半夜,反复修改,终于画出了一张相对清晰的简易手摇搅拌器草图。图纸上,一个由齿轮组、传动轴和可拆卸搅拌桨组成的结构跃然纸上,旁边密密麻麻标注着各部件的功能设想和大致尺寸要求,虽然很多地方还不够精确,但核心原理和想要实现的效果已经表达清楚。
第二天一早,王超先找到父亲王建国。两人仔细商量后,决定一起去张保国那。两位老工人,凑在图纸前仔细端详。
张保国用手指点着图纸,一边看一边琢磨:“嗯……靠手摇带动齿轮,再传动给这根轴,让底下的几个桨叶子转起来……”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理不复杂,就是个搅伴器嘛!就是这齿轮的模数、轴的粗细、轴承的位置,得好好算算,不然要么摇不动,要么没力气。”
王建国也点头附和:“保国哥说得在理,关键是受力的地方要结实,轴不能弯,齿轮不能打滑。超儿,你这图画得有点意思,比我们厂里有些学徒工画得都明白。”
得到两位老师傅的初步肯定,王超心里更有底了。王建国当即表态:“行,我上午就去厂里转转,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废钢料,轴料是关键,得找根直溜的。”张保国也拍胸脯:“机械厂那边我熟,有几个老哥们儿手艺没得说,就爱鼓捣这些有挑战的活儿。下午我就带你们过去找他们聊聊。”
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王建国凭借老工人的面子,下午就从钢铁厂的废料堆里,淘换来几段尺寸合适的废旧轴料、几块厚钢板和一些大小不一的废旧齿轮,虽然有些锈迹,但材质没问题,几乎没花钱。张保国则带着王超,径直去了县机械厂的维修车间。
机械厂维修车间的角落里,几位头发花白、身上沾满油污却精神矍铄的老师傅,正围着几张图纸和一堆零件讨论着什么。张保国显然跟他们极熟,笑着打了声招呼,便把王超介绍给了其中一位姓雷的老师傅。雷师傅是厂里有名的八级钳工,以手艺精湛、善于解决疑难杂症着称。
“老雷,看看,我侄子琢磨了个小玩意儿,想请你们几位老师傅给掌掌眼,看能不能给敲打出来。”张保国把草图递过去。
雷师傅接过图纸,其他几位老师傅也好奇地围了过来。起初他们看到王超这么年轻,还有些不以为意,但当他们的目光落在图纸上,看到那清晰的结构和功能标注时,神情都变得专注起来。
“咦?手摇式搅拌器?专门搅糊糊的?”雷师傅扶了扶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仔细看着,“想法不错啊!用齿轮组变速,增大扭矩……这里用个轴承座承重……搅拌桨做成活扣的,方便拆洗……小伙子,你这图画得挺明白,谁教你的?”他抬起眼,有些惊讶地看向王超。
王超连忙谦逊地回答:“雷师傅,各位师傅,我就是自己瞎琢磨,看了点杂书,主要是想解决,我们食品厂生产里人工搅拌,费力又不均匀的问题。很多细节都不懂,还得请各位老师傅多指点。”
“瞎琢磨能琢磨成这样,不错了!”旁边一位姓周的铆工师傅插话,他指着传动部分,“这里,齿轮咬合的方式可以再优化一下,减少空转。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公差也很关键,紧了转不动,松了晃荡厉害。”
另一位负责焊接的老师傅也指着支架部分说:“这底座得加厚,焊牢靠,不然一用力整个机器都晃。”
几位老师傅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对着草图进行“会诊”。他们凭借几十年的经验,很快就指出了图纸上多处考虑不周或者不符合加工习惯的地方,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王超在一旁认真听着,飞快地记录,心中对这些老师傅充满了敬佩。这就是经验的魅力,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张更加完善、考虑了加工工艺和实际使用需求的修改图,基本在众人脑中成型。雷师傅最后拍板:“行!这东西有点意思,能做!用料都是现成的边角料,费不了啥。就是这手工费工夫,咱们几个老哥们儿利用工余时间帮你弄,你看成不?”
王超大喜过望,连忙道:“太成了!谢谢雷师傅!谢谢各位师傅!该多少工钱我一定……”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雷师傅摆手打断了:“工钱就算了!几块废料,搭点工夫,就当是帮你们街道小厂解决困难了。再说,这新玩意儿做出来,我们也挺有成就感。”其他几位老师傅也笑着附和。这种老师傅之间的情谊和对技术挑战本身的兴趣,远远超过了金钱报酬。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王超将修改意见融入草图,重新绘制了一份更详细的图纸留给老师傅们。王建国找来的废旧材料,也被送到了机械厂维修车间。
接下来的几天,王超几乎天天往机械厂跑。他亲眼见证了那些冰冷的废钢料,如何在老师傅们布满老茧的手中,经过划线、切割、打磨、钻孔、焊接、组装……一点点变成图纸上的零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