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迷雾中的信号
技术革新项目申请被拒的挫败感,并未在王超心头盘踞太久。他将那份被否决的报告锁进抽屉,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厂内的“技术革新小组”和那条隐秘的五金物资渠道上。小改小革积累经验,暗线经营充实资本,双管齐下,静待时机。
这日傍晚,下班铃声响起,工人们说笑着陆续离开车间。王超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仔细锁好门。夕阳的余晖将食品厂的院子染成一片暖金色。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习惯性地在脑海中“打开”了那个只有他能感知的系统界面。
“今日秒杀”区域如常刷新。当他的意识扫过那三样商品时,瞳孔不易察觉地收缩了一下。
【乌鸡20只(已处理干净)】,0.01分。
【大米1000斤(优质五常大米)】,0.01分。
【秘密情报一份(时效性倒计时10小时)】,0.01分。
又是这种组合!与前次那份预示了地区五金配件供应短缺的情报模式如出一辙。没有任何犹豫,意识微动,3分钱瞬间扣除,三样商品已安然存入系统空间。
他推着自行车,看似悠闲地走出厂门,拐进一条回家常走的僻静小巷。确认四周无人,他心念再动,那份薄薄的、触手微凉的信封便出现在手中。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没有任何标识。
王超迅速撕开封口,里面只有一张折叠的信笺。展开,上面是寥寥数行打印体的字:
【情报:沿城路既定于24小时内遭遇有组织破坏,旨在严重延误部队重要物资运输。地点:沿城路三岔口至老鹰岩段。来源可靠性:高。时效:10小时。】
沿城路?破坏?延误部队运输?
王超的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南水县肯定没有叫“沿城路”的。他记忆里,对本省地理也算熟悉,一时也想不起有这么一条路。部队运输……这指向性太明确了,绝非普通的社会治安事件!
他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和一丝慌乱。这种事离他一个小小食品厂副厂长的生活实在太遥远了。但紧接着,一股强烈的警觉感涌上心头。系统不会无故给出这种情报,既然出现,就意味着这件事与他存在某种潜在的关联,或者系统判定他有能力、有必要去干预。
怎么办?直接去报告?向谁报告?说辞是什么?消息来源根本无法解释,一旦深究,他身上的秘密就有暴露的风险。在这个年代,无法解释来源的“秘密情报”,本身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置之不理?如果情报属实,部队物资运输被延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他无法想象的。于公,他无法坐视;于私,系统给出这情报,或许本身就蕴含着某种“引导”或“考验”。
必须在自保与行动之间找到一条狭窄的缝隙。
他脚步不自觉地加快,大脑飞速运转。关键点在于“沿城路”的具体位置!只要确定了这条路在哪里,他或许就能找到更稳妥的介入方式。
回到家,他看似无意地向走南闯北见识广的父亲王建国打听:“爸,您听说过咱们周边哪儿有条叫‘沿城路’的吗?今天听外地来的客户提了一嘴。”
王建国停下手里的活,想了想,摇摇头:“沿城路?没印象。咱们县肯定没有。隔壁几个县……好像也没听说。”
连父亲都不知道。王超心里一沉。
吃饭的时候,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必须尽快搞清楚位置!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饭后,他借口要去张胜利家商量点事,匆匆离开了家。他去了街道办,旁敲侧击地打听“沿城路”,办事员翻找了半天资料,也表示从未听说过。
希望愈发渺茫。难道真的只能冒险直接向有关部门匿名报告?可匿名报告,对方会重视吗?
等等!匿名报告……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让这个消息听起来更“合理”一些。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赵科长!赵科长在供销系统,人脉广,消息灵通,而且与计委的李向前有联系。如果通过赵科长的渠道,将这个消息以某种“合理”的方式递上去,或许比自己莽撞地匿名举报要稳妥得多。
他需要一个无法被证实,但也难以被立刻驳斥的理由。他回想起来,上次和老陈交易五金时,似乎隐约听某个来拉货的司机提起过,最近有些地方不太平……对!可以借口是偶然听来的“风声”,来自那些南来北往、消息灵通却又无法追查的司机群体!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立刻转身,朝着赵科长家的方向快步走去。
敲开赵科长家的门,王超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焦急:“赵叔,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我有点急事想跟您汇报一下。”
赵科长闻声从里屋出来,看到王超,有些诧异:“超儿?进来说。”
王超跟着赵科长走进书房,关上门。他没有坐下,而是直接开口,语气凝重:“赵叔,今天我无意中听到几个外地司机在闲聊,他们说……‘沿城路’最近不太平,好像有人要搞破坏,专门针对部队的运输车,地点是三岔口到老鹰岩段,就是这一两天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