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重回轨道
在家歇了两天,王超便回到了食品厂。清晨的阳光洒在厂区,熟悉的豆制品香气混合着蒸汽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他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王副厂长回来了!”
“超儿,广州啥样啊?”
工人们见到他,纷纷热情地打招呼。王超一路笑着回应,脚下不停,径直走向车间。
车间里一切如常,秩序井然。几台“南水一号”手摇搅拌器正在不同的工位上稳定地工作着,发出均匀的“咔哒”声,取代了以往费力的人工搅拌。工人们操作起来明显轻松了许多,脸上也不见了往日那挥汗如雨的疲惫。
张保国正蹲在技术革新小组的角落,对着一个刚刚加工好的小零件皱眉,听到脚步声抬起头,见到是王超,立刻站起身,脸上露出笑容:“超儿,休息好了?正好,来看看这个,按你走之前提的想法改的轴承座,装上去试了试,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晃。”
王超走过去,接过那个还带着机油味的零件仔细看了看,又上手摸了摸接口处:“张叔,这里打磨得还不够平滑,配合公差没控制好,受力不均匀。”他凭借脑海里那本《机械设计手册》的知识,一眼看出了问题所在。“另外,固定方式也可以优化一下,加个弹性垫圈试试,能更好地吸收震动。”
张保国听得眼睛发亮,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我这就让他们重新弄!”他立刻招呼旁边的青工过来,把王超的意见转述了一遍。
王超又在车间里转了一圈,仔细观察了点浆、压榨、发酵的每一个环节,不时停下来和操作的老师傅交流几句,询问他离开这半个多月的情况。何师傅正在点浆的大桶前忙碌,看到王超,只是点了点头,手上稳健的动作丝毫未停,但眼神里透着一丝赞许——显然对王超带回来的那条“羊城”烟很满意。
马主任得知王超回来,也从办公室过来了,见面就笑着问:“小王,这一趟南下,收获不小吧?钱科长昨天还跟我通电话,说你们这次考察很成功。”
“主任,”王超迎上去,“确实学到不少东西,正想跟您详细汇报。”他从随身带的帆布挎包里(实则从空间)拿出那条“羊城”牌香烟,递给马主任,“给您带了条烟,尝尝鲜。”
马主任接过烟,看了看牌子,脸上笑容更盛:“哎呦,羊城牌,好烟啊!让你破费了。”他拍了拍王超的肩膀,“走,去办公室聊,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好好跟我说说。”
在厂长办公室,王超泡上从广州带回来的英德红茶,茶香袅袅中,他开始向马主任系统性地汇报此次南下的见闻和思考。他没有空谈概念,而是结合食品厂的实际,重点提到了几点:
“主任,我在广州印刷厂看到,他们现在很多食品包装都用了彩色印刷,图案鲜亮,很吸引人。我在想,咱们‘南水牌’腐乳的标签,是不是也能升级一下?哪怕只是多套一两种颜色,效果肯定比现在单红纸黑字要好。”
马主任端起茶杯吹了吹气:“嗯,这个想法不错。包装好了,显得咱产品上档次。这事可以研究。”
“还有,广州那边不少食品厂都开始建立质量追溯和留样检测制度,每一批产品都有记录,出了问题能查到根子上。我觉得这对保证咱们腐乳品质的稳定性很有好处。”
“这个有必要!”马主任肯定地点点头,“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这个制度咱们要尽快建立起来,你牵头弄个章程。”
王超顿了顿,又提到一个更具体的想法:“我在化工厂还看到一种叫‘食用香精’的东西,用量很少,就能给食品增添不同的风味。我在想,咱们的腐乳口味是不是太单一了?如果能试着开发一两种新口味,比如微微带点辣味的,或者用特殊香料处理的,说不定能吸引更多顾客。”
马主任沉吟了一下,没有立刻表态:“这个……涉及到配方改动,得慎重。可以先让何师傅他们小范围试验一下,看看效果。”
王超明白马主任的顾虑,新产品有风险。他见好就收,没有继续深入。
汇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马主任对王超提出的包装改进和质量管理制度非常赞同,当场就让他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对于产品创新,态度则相对谨慎。
从办公室出来,王超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明面上的工作,就是推动标签升级和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这两件事符合政策导向,风险低,见效快。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立刻开始起草《南水食品厂产品质量追溯与留样检测暂行规定》的初稿。
下午,他抽空去了一趟县物资局,找到赵科长。
“赵叔,我回来了。”王超将那一小盒精心包装的英德红茶放在赵科长办公桌上,“一点心意,广州带的,感谢您之前的关照。”
赵科长看到王超,很是高兴,打开茶叶盒闻了闻:“好茶!香!这趟出去辛苦了,听说你们考察很顺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