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波眼睛一亮:这个思路好!那雷师傅那边...
雷师傅虽然是从机械厂借调来的,但我们也要一视同仁。王超说,我建议聘请他担任技术攻关队的特聘顾问,享受与厂里老师傅同等的待遇。他有空就来指导,重点参与技术攻关项目。
就这么办!马清波当即拍板。
晚上,王超特意去老张头家拜访。老张头住在玻璃厂的老家属院里,两间平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见王超来了,老张头有些意外,连忙让老伴沏茶。
张师傅,我就不绕弯子了。王超开门见山,我知道您和各位老师傅的顾虑。今天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老张头给王超倒了杯茶,没有说话。
我在想,王超继续说,厂里准备成立技术攻关队,专门研究设备改进和工艺提升。想请您和雷师傅一起牵头,带着几位老师傅集中精力搞技术创新。
老张头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
技术攻关队的成员,王超观察着老张头的表情,不仅享受专项补贴,还要承担带徒弟的任务。但这次不一样,你们传授的是经过改进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由攻关队集体享有署名权。
老张头慢慢放下茶杯,叹了口气:王副厂长,您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不是不愿意教,是怕啊!您看看老杨,教会了徒弟,现在在车间里都快没人搭理了。
这个您放心,王超郑重地说,技术攻关队是厂里的核心技术团队,地位特殊。而且雷师傅也从机械厂过来参与,我们要一视同仁,都按照最高标准对待。
从老张头家出来,王超又去了雷师傅家。雷师傅住在机械厂家属院,听说王超的来意后,他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王副厂长,成立技术攻关队这个主意好!雷师傅兴奋地说,我在机械厂就琢磨过玻璃厂设备的一些改进方案,但一直没机会实践。
那太好了!王超说,您虽然是机械厂的人,但在我们技术攻关队里,您就是核心成员。厂里会按照最高标准给您发放顾问津贴,您有空就来指导,重点参与技术改进项目。
雷师傅笑着摇头:津贴不津贴的无所谓,能有机会把想法付诸实践,这才是我们技术人最看重的。
三天后,王超在玻璃厂召开了全体老师傅座谈会。马清波也参加了会议。
各位老师傅,王超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商量两件事:一是技术传承,二是技术创新。
他拿出准备好的方案书:厂里决定成立技术攻关队,由雷师傅和老张头共同负责。攻关队成员享受专项津贴,主要任务是改进设备、提升工艺。同时,每位老师傅都要带徒弟,但传授的是经过改进的新技术...
老张头第一个发言:王副厂长,要是真能这样,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攻关队!把老手艺和新改进结合起来,这才是正道!
我完全赞同!雷师傅也说,我在机械厂见过不少新设备新工艺,正好可以和大家一起研究怎么用到玻璃厂来。
其他老师傅们也纷纷表态支持。看着这个场面,王超终于松了口气。
第二天,技术攻关队正式成立。在第一次会议上,雷师傅提出了第一个改进方案:我在机械厂见过一种新的模具冷却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模具寿命。咱们可以试试...
老张头也贡献了自己的心得:我观察制瓶机的传动系统很久了,有个想法...
王超看着老师们傅们热烈讨论的场面,知道这条路走对了。技术传承不能靠强制,而要给老师傅们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能继续成长。
一周后,改进方案开始实施。雷师傅每周抽两个半天来厂里指导,老张头带着年轻工人们动手改造。第一个改进项目——模具冷却系统改造初见成效,模具使用寿命预计能延长三分之一。
更让王超欣慰的是,老师傅们和年轻工人们的关系明显融洽了许多。在技术攻关的过程中,老师傅们自然而然地就把经验传授给了年轻人。
这天下午,王超在车间里看见老张头正手把手教小李调试新改造的冷却系统。雷师傅也在旁边指导着。
这个水流要控制好,太大了会影响成型,太小了降温效果不够。老张头耐心地讲解着。
雷师傅补充道:我们在机械厂做过测试,最佳流量是每分钟2.5升左右。
明白了,师傅!雷师傅!小李认真地记着笔记。
王超没有打扰他们,悄悄离开了车间。他知道,技术传承的难关总算找到了解决办法。通过技术攻关这个平台,老师傅们的价值得到了新的体现,年轻人也学到了真本事,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傍晚回到家,王超把这件事讲给家人听。王建国听后,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神色:成立技术攻关队,这个主意想得周到。既解决了老师傅们的后顾之忧,又推动了技术进步。
李秀兰一边盛饭一边说:那些老师傅最看重的就是被人尊重。你能这样为他们着想,他们自然愿意把真本事拿出来。
王超吃着母亲做的辣椒炒肉,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既要勇于创新,也要尊重传统;既要推动进步,也要体恤人心。这其中的分寸,还需要他慢慢摸索。
第一百七十九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