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连忙应道:“好的李副司长,我下午就把材料整理好给您送过来。处室对接的事,我来统筹安排,您看明天上午是否方便?”她的反应迅速,办事效率极高,让人印象深刻。
“可以,辛苦你了。”李泽岚点头致谢。
接下来的几天,李泽岚几乎沉浸在文件和沟通中。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晚上加班到深夜,翻遍了书柜里的政策汇编和数据年鉴,逐字逐句研读近期的政策文件,标记出关键要点和疑问。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分别与各个处室的同事座谈,详细了解各项工作的推进流程、当前进展和存在的堵点。
与刘振明副司长交流时,刘副司长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厚厚的政策草案,慢条斯理地说:“泽岚同志,你看这份村医待遇保障的政策草案,我们前后修改了八稿,还是觉得不够完善。东部发达地区财政实力强,村医待遇能落实到位,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大,补贴很难兑现,这就是政策制定的难点——既要公平,又要兼顾差异。”他说话时,手指轻轻敲击着文件,眼神专注而执着,透着对工作的极致追求。李泽岚认真倾听,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刘副司长都耐心解答,两人交流得十分投机。
陈立东副司长则带着李泽岚熟悉项目申报、资金分配、进度跟踪的全流程。他拿出一张全国基层医疗项目推进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项目进度,一目了然:“泽岚,你看,这些红色标记的地区,项目推进滞后,主要原因是资金到位不及时、基层执行能力不足。我们下去调研时,看到有些村卫生室设备买来了,却没人会用,只能闲置,太可惜了。”陈立东说话时,声音洪亮,情绪略显激动,黝黑的脸上透着焦急,能看出他对基层工作的深切关注。他还分享了自己多次下基层调研的经历,那些偏远地区的医疗现状,让李泽岚深受触动。
规划处处长周凯则带着团队成员,向李泽岚汇报了全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划方案。周凯温和地笑着,耐心讲解方案的设计思路:“李副司长,我们规划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要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药品储存设施,还要有合格的诊疗室、观察室。但不同地区的需求不一样,山区和平原的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和疾病谱都不同,设备配置也得差异化。”他身边的年轻干部小林,全名林晓宇,二十七八岁,梳着齐肩长发,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显得文静秀气。她负责方案的具体设计,拿出平板电脑,展示着不同地区的村卫生室设计图,详细讲解设备配置清单,眼神中透着专业与认真:“李副司长,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设备配置清单,您看是否需要根据基层实际情况调整?”
保障处处长吴敏则重点介绍了村医待遇保障的现状:“目前全国村医的收入构成主要是基本补助、诊疗收入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但各地标准不一。有些地方村医月收入能达到五千以上,有些偏远地区只有两千左右,收入差距太大,很难留住人才。”吴敏说话时,语气柔和却坚定,她拿出各地村医收入统计数据,用不同颜色的图表展示,清晰明了。她还提到,很多年轻村医因为收入低、发展空间有限,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基层医疗人才断层,这让她十分忧心。
项目处副处长孙浩则分享了项目推进中的协调难点:“李副司长,基层医疗项目涉及多个部门,财政、发改、人社都要参与,跨部门协调难度很大。有些项目资金到位了,但人社部门的培训跟不上,村医不会用设备;有些项目规划得很好,但发改部门的审批流程太长,耽误了施工进度。”孙浩说话时,语速飞快,充满激情,他年轻有干劲,对工作充满热情,却也因为缺乏经验,在协调工作中常常碰壁,言语中透着一丝无奈。
李泽岚一边学习,一边快速梳理思路。他发现,很多全国性的政策方向是明确的,但在落地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地方执行能力差异等问题,导致效果打折扣。比如村医待遇保障,政策要求“提高村医收入水平”,但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大,补贴难以落实;基层医疗设备升级,部分地区设备买来了,却因为村医不会用、缺乏维护资金,最终闲置在角落。这些发现,让他更加坚定了“调研先行、精准施策”的工作思路。
期间,他还接触到了部里其他相关司局的同事。比如财务司的王芳,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负责农村卫生项目的资金审批。她身材娇小,梳着丸子头,显得活泼干练。说话时语速快,思维敏捷,对资金政策了如指掌:“李副司长,农村卫生项目资金审批有严格的流程,需要提供详细的项目方案、资金使用计划,我们会根据项目优先级和地方财政情况统筹安排资金。”她还提醒李泽岚,资金使用要严格合规,每一笔钱都要用到实处,接受审计监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窑洞到省府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