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桃林一别后,周怀瑾发现自己原本那颗沉寂如古井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本该在第二天就离开并州,继续他那漫无目的的流浪与寻仇之旅。可不知为何,他的双脚就像被无形的藤蔓缠绕,沉重得无法迈出城门。脑海中,总会不受控制地浮现出那张清丽绝伦的面容,那双清澈如泉、含着一丝关切与惊艳的眼眸,还有那句轻柔的“公子,剑舞极美”。“美?”他不止一次在深夜的客栈里自嘲。那分明是浸透了血与恨的剑招,是绝望的哀鸣,何曾有过半分美感?可她却看懂了。或者说,她看到的,是他自己都快要遗忘的,剑法本身的风骨。这份“懂得”,像是一粒种子,落在了他荒芜的心田里,以一种他无法抗拒的力量,悄然生根发芽。于是,他留下了。他为自己找了无数个借口:并州民风淳朴,适合养伤;此地靠近边关,或许能打探到一些朝堂旧闻;又或者,只是单纯地累了,想歇一歇。但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却在告诉他:他想再见她一面。
缘分,有时就是这般奇妙。它像春日里随风飘荡的柳絮,看似不经意,却总能落在心头最柔软的地方。当一个人心中有了牵挂,眼中的风景便多了几分温度,耳畔的风声也仿佛带着呼唤。街巷的转角、茶肆的门前、集市的人群,似乎都在悄然为他们的重逢铺路。
三日后,他信步走进城中最大的书画铺“翰墨斋”。推开那扇雕花木门,墨香与宣纸的气息扑面而来,如同一股清泉淌进心底。店内静谧雅致,案几上铺开的长卷正缓缓展开一幅山水画卷,远处峰峦叠翠,近处流水*。那天,他正在翻阅一本前朝的剑谱孤本,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能平复心绪的剑理。忽然,一阵若有若无的淡雅馨香飘入鼻端,他下意识地抬头,便看到了那个让他辗转反侧的身影。杨芊宸今日换上了一身月白色的长裙,正站在一排书架前,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太公兵法》,看得极为专注,连他走近了都未曾察觉。
周怀瑾心中有些讶异。寻常的大家闺秀,看的无非是诗词歌赋、女红杂记,她却对这兵法战策的书籍情有独钟。“杨姑娘也对行军布阵感兴趣?”他终究是没忍住,轻声开口。杨芊宸闻声,像是受惊的小鹿般抬起头,看到是他,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她将书卷合上,微微颔首道:“周公子。芊宸只是觉得,书中沙场纵横,金戈铁马,比那些风花雪月的词句,更多了几分荡气回肠。祖父与父亲皆是武将,耳濡目染罢了。”“纸上谈兵,终究是虚妄。”周怀瑾看着书卷,语气中带着一丝过来人的沧桑,“真正的江湖与战场,远比书上描绘的要残酷百倍。”“哦?”杨芊宸的眼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那公子可否为芊宸讲讲,那真正的江湖,是何模样?”
这一个“问”,便打开了话匣。周怀瑾本不是个健谈的人,尤其是对着陌生人。可面对杨芊宸那双求知欲旺盛的清澈眼眸,他竟没有丝毫保留。他为她讲述了大漠孤烟中的刀光剑影,讲述了江南水乡里的侠骨柔情,也讲述了人心险恶与道义抉择。他说的,都是他这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他隐去了自己的身世,只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旁观者。杨芊宸听得入了迷。她时而为故事里的侠客义举而赞叹,时而为江湖中的悲欢离合而惋惜。她不像其他女子那般,听到血腥打斗便会花容失色,反而能从他的讲述中,听出那些刀光剑影背后的无奈与人性。而她,也为他解读那些兵书典故中的微言大义,从排兵布阵讲到安民之策,言谈之间,见识不凡,远非寻常的深闺女子可比。他们就这样,在翰墨斋的一角,旁若无人地交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从江湖到庙堂,从剑谱到兵书,他们惊奇地发现,彼此竟有如此多的共同语言。
分别之时,已是夕阳西下。周怀瑾看着杨芊宸在侍女的陪伴下登车远去,心中那份因重逢而带来的喜悦,渐渐沉淀为一种更为深沉的、名为“不舍”的情愫。
自那以后,他们的“偶遇”便多了起来。有时是在晋阳城外清澈的汾河边,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金波,缓缓东流,仿佛带着千年的故事与叹息。岸边的垂柳垂着柔软的枝条,轻轻拂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他们并肩而行,脚下的青草还沾着清晨的露珠,微凉沁人。晚风拂来,带着河水的湿润与野花的芬芳,吹乱了鬓角的发丝,也吹得人心里生出几分慵懒与安宁。有时是在城中最有名的茶楼“闻香榭”。茶楼檐下挂着朱红的灯笼,微风轻摇,光影在青石板上跳跃。推门而入,一股温润的茶香扑面而来,夹着淡淡的糕点甜味。他们会要一间雅座,窗外是热闹的街市,叫卖声、马蹄声、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室内却静谧安然,桌上的白瓷茶壶里,茶水泛着浅金色的光泽,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像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回到春天。评书先生坐在不远处,手执醒木,声音抑扬顿挫,讲着前朝的金戈铁马与儿女情长。他们静静聆听,偶尔相视一笑,仿佛世间的喧嚣都与他们无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江湖武林榜请大家收藏:(m.2yq.org)江湖武林榜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