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放下密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静养了几天,地方的官员到底还是沉不住气,要来试探这位新王爷的深浅了。
“回复知府大人,孤王身体已无大碍。明日辰时,便在王府承运殿接受众官觐见。至于训示……”朱橚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书卷气的腼腆笑容,“孤王年少学浅,于政务实非所长,唯有陛下训谕时刻不敢忘怀——安民为本,不生事端。具体政务,还需多倚仗诸位大人辛劳。对了,孤王对医药之道颇感兴趣,倒想问问开封本地药材产出情况,若有余力,或可效仿古人,编修一部地方药志,也算不负圣恩,惠泽乡里了。”
王府长史领命而去,心中暗自嘀咕:这位王爷,果然如传闻中所言,只热心医药之事,于权柄似乎并无兴趣,倒是好伺候。
然而,他们绝不会想到,那部所谓的“地方药志”,将会成为一个绝佳的幌子,允许“夜枭”的人正大光明地深入城乡角落,勘察地理,接触三教九流,搜集一切看似与医药相关、实则包罗万象的信息。
次日辰时,承运殿内。朱橚端坐王位,接受了以开封知府为首的近百名官员的正式参拜。
场面宏大,礼仪周全。朱橚的表现无可挑剔,温和有礼,却又带着亲王应有的矜持与威严。在简短的训话中,他再次强调了“安民为本,不生事端”的原则,并将话题巧妙地引向了地方民生、物产,尤其是药材方面,对自己“编纂药志”的想法略提了一二,显得兴致勃勃。
官员们表面恭维,心中各有所思。看来这位小王爷果然是个“医痴”,对于权力并无野心,这让他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免生出几分轻视。只要伺候好这位爷的“雅好”,这开封地面,或许还是他们说了算。
觐见结束后,朱橚特意留下了知府、同知等几位主要官员,赐茶闲谈。话题依旧围绕着地方风物展开,朱橚问得细致,尤其关心黄河水情、百姓常见疾病、药材贸易等,显得十分投入。
知府几人一一回答,言语间颇为谨慎。直到朱橚似乎无意间问起:“孤王来时,见城外有些流民聚集,似是因前番水患所致?如今可安置妥当了?开封府库可还充盈?若需王府出些钱粮药材,以解民困,诸位大人但说无妨。”
几位官员交换了一下眼神,知府连忙躬身道:“殿下仁德!些许流民,府衙已妥善安置,不敢劳动殿下费心。府库……虽不宽裕,但应对寻常灾患,尚可支撑。”
朱橚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又闲聊了几句,便端茶送客。
看着几位官员离去的背影,朱橚脸上的温和笑容慢慢收敛。
流民安置“妥善”?府库“尚可支撑”?“鸮三”的密报可不是这么说的!城外流民营条件恶劣,时疫已有苗头。府库更是空虚,去年水患的赈灾款被层层克扣,到百姓手中十不存一!
这些官员,果然联手搪塞于他,是想把他当个不懂事的泥菩萨供起来!
也好。他们越是轻视他,他的动作就越方便。
他转身回到书房,新的指令已然成型:
“谕:鸮三:重点查证知府、同知、通判、卫指挥使等主要官员家产、姻亲、门生故吏网络,及其与京中何人往来密切。详查去年水患赈灾款项流向。” “谕:鸮二:以采购药材、施药防疫为名,组织可靠人手,秘密接触城外流民,核实情况,统计人数及病情。可适当发放一些基础药物,但要隐匿来源。” “另:准备一份‘厚礼’,明日送去知府衙门,就说孤王初来乍到,聊表心意,感谢诸位大人迎候辛劳。”
恩威并施,暗查明抚。他要让这些人明白,即便是一个“医痴”王爷,也不是他们可以随意糊弄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在轻视与猜疑之间,难以把握他的真实脉膊。
开封的第一局棋,已经悄然落子。
夜幕降临,庞大的周王府渐渐沉寂下来。但在那深深的殿宇阴影之中,无数双眼睛正警惕地注视着四方,无数条信息正沿着隐秘的渠道流动。
朱橚独立于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中原腹地的夜空,星光稀疏,旷野的风声隐约可闻。
这里不再是金陵那座精致的牢笼,而是更广阔、更复杂、也更危险的天地。
他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第六十章 完)
喜欢洪武:医圣朱橚请大家收藏:(m.2yq.org)洪武:医圣朱橚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