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带来的消息,让林宸看到了破局的另一种可能。他并未立刻答应葡萄牙人的条件,而是让汤若望牵线,与葡萄牙驻澳门的代表进行了一次秘密的书信往来。
在信中,林宸展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手腕。他首先赞扬了葡萄牙人与大明长期的“友好”往来(尽管充满冲突),肯定了他们在天文、火器方面的长处,表达了朝廷愿意与“守规矩”的西洋国家开展贸易的意愿。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明确指出:“……然,海疆之事,关乎国本,不容外人置喙。贵国若欲与朝廷贸易,当遵循朝廷法度,于指定市舶司报关纳税,不得私下勾结海商,更不得涉足朝廷与地方之内部事务。至于火器、造船之术,乃互利之事,朝廷愿以合理价格购买技术、聘请匠师,而非以权柄交换。”
这封信既保持了天朝上国的威严,又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同时划下了明确的红线——贸易可以谈,技术可以买,但想借此干涉内政、获取特权,免谈!
葡萄牙人接到回信,虽然对未能获得特权感到失望,但林宸愿意购买技术和开放部分贸易的态度,还是让他们看到了利益。毕竟,与一个统一的大明帝国做交易,远比与各个跋扈的海商集团周旋要稳定得多。
与此同时,林宸授意陈永华在月港市舶司,开始尝试与一些规模较小、与郑芝龙若即若离的中国海商,以及少数遵守规矩的葡萄牙、西班牙商人进行小范围的“试点贸易”。他给予这些商人一定的税收优惠和保护,换取他们对市舶司的支持和对郑芝龙垄断的抵制。
这一招果然奏效。一些早就对郑芝龙高额抽成不满的海商,开始偷偷将部分货物运到月港交易。虽然数量不多,但如同水滴石穿,开始侵蚀郑芝龙的商业帝国根基。
郑芝龙很快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又惊又怒。他没想到林宸如此难缠,正面打压不行,竟用这种“挖墙脚”的方式削弱他。
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郑府内,郑芝龙召集心腹议事。
“大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郑芝龙之弟郑芝虎脾气火爆,拍案而起,“林宸那狗官,还有邹维琏老儿,明里暗里跟我们作对!如今连一些小鱼小虾也敢去月港了!再不动手,咱们的根基都要被动摇了!”
军师冯澄世则相对冷静:“主公,朝廷毕竟势大,且有水师为援,硬碰硬非上策。如今林宸引入西夷,分化我等盟友,此计甚毒。为今之计,或可……暂避锋芒,表面上遵从朝廷号令,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郑芝龙面色阴沉,他何尝不知硬抗的风险?但让他向朝廷,特别是向林宸低头,实在心有不甘。
就在这时,一名心腹送来一封密信。郑芝龙看完后,脸上阴晴不定,最终化为一声冷笑。
“周延儒……倒是打得好算盘。”
原来,周延儒见林宸借助西洋人之力,担心局势失控,再次秘密联系郑芝龙,暗示只要郑芝龙愿意在表面上做出让步,配合他打压林宸的开海政策,他可以在朝中为其周旋,甚至……可以帮助郑芝龙获得“合法”的海外贸易垄断权。
这是一场更加复杂的三方博弈。林宸要借西洋人和分化策略打破垄断;郑芝龙要维护自身利益,在朝廷和西洋人之间周旋;周延儒则想利用郑芝龙来制衡林宸,巩固自身权位。
就在这微妙的时刻,一个来自北方的惊天噩耗,打破了所有的平衡!
崇祯六年冬,皇太极亲率八旗主力,并联合新归附的蒙古各部,再次大举入塞!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方向是宣府、大同!边关烽火骤起,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京城!
“虏骑十万,破独石口,兵分两路,一路趋宣府,一路逼大同!情势危急!”
朝堂之上,一片恐慌!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从东南海疆被拉回到了北方的万里长城!
崇祯皇帝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连夜召集群臣议事。
“诸位爱卿!北虏再次入寇,宣大危在旦夕!该如何应对,速速奏来!”
兵部尚书梁廷栋出列,声音沉重:“陛下,宣大兵力空虚,恐难抵挡虏骑锋芒。当急调各路兵马驰援!尤应火速檄文,命辽东祖大寿、山海关总兵侯拱极等部,即刻入卫京师!”
“准!立刻拟旨!”崇祯毫不犹豫。
周延儒此时却出列道:“陛下,各地兵马调动需时,远水难救近火。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京畿防务!神机新军训练有素,火器精良,当立刻调往昌平、居庸关一线布防,以确保京师万全!”
他这话,看似为国着想,实则包藏祸心。一旦神机新军被调离京城,林宸手中最直接的武力便被剥夺,他在朝中的话语权必然大减。
林宸心中冷笑,立刻反驳:“周阁老所言甚是,京畿防务确需加强。然神机新军兵力有限,守御京师尚可,若分兵外调,恐两头落空。臣以为,当仿效己巳年旧例,命京营精锐并神机新军一部,坚守京城九门及外围要点。同时,急令尤世威、孙应元等将领,率部前往宣大阻截虏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