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时,盛京传来消息,皇太极因辽东接连被水师袭扰,后方不稳,加之冬季将至,不利于长期在外作战,已有退兵之意,传旨询问前线情况。
多尔衮审时度势,知道再围攻北京,已难有结果,反而可能被缓过气来的明军内外夹击。他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卢象升这块硬骨头,以及那神出鬼没的明军水师,打破了他的全盘计划。
“传令!各部交替掩护,携带所获人口物资,徐徐北撤!”多尔衮最终下达了退兵的命令。
浩浩荡荡的清军,如同来时一般,在明军几乎无力阻拦的情况下,再次带着掳获的十余万人口和大量财物,缓缓退向关外。北京城再次侥幸得存。
五、 凯旋余痛,新政序曲
清军退去,北京城内外一片劫后余生的庆幸,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悲怆与反思。京畿之地,再遭蹂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卢象升率军返回宣府,一边整饬防务,安抚地方,一边上书朝廷,痛陈利弊,直言“虏寇去而复来,根子在朝廷之弊!党争内耗,吏治腐败,财政枯竭,边军废弛!若不革故鼎新,大明危矣!”
林宸站在顺天府衙门前,看着城外难民哀鸿遍野的惨状,听着卢象升那字字泣血的奏疏抄本,心中改革的信念从未如此坚定。他知道,仅仅击退外虏是不够的,这个帝国肌体内部的脓疮,必须被彻底剜除。
他回到书房,铺开纸张,开始起草一份名为《陈时弊疏》的奏章,系统地阐述他对削减宗藩俸禄、改革科举、整顿财政、澄清吏治的初步构想。这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补充,而是指向帝国根基的革新蓝图。
与此同时,遭受重挫但根基犹在的周延儒一党,也并未坐以待毙。他们意识到,军事上暂时无法撼动卢象升,林宸的声望和权力却在稳步提升,尤其是其“参赞京营戎政”的身份,让他们感到了新的威胁。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即将到来的朝堂博弈和内政领域,准备在新的战场上,与改革派展开更激烈的较量。
(第九十章, 疮痍遍地,革新的呼唤)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