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宸以阁臣之尊总领新政,权势熏天,却也身处风口浪尖。旧势力虽遭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残余力量与因新政利益受损的各方势力暗中勾结,形成一股股潜流,不断冲击着新政的堤坝。
一、 朝堂争锋,舌战群儒
这一日的朝会,注定不会平静。以新任礼部尚书钱士升(理学名臣,思想保守)为首的一批清流官员,联合部分利益受损的勋贵,对新政发起了新一轮的抨击,此次攻击的焦点,集中在了“改革科举”与“清丈田亩”上。
钱士升须发皆白,手持芴板,引经据典,声音悲怆:“陛下!科举取士,乃国家抡才大典,关乎士子前程,天下文脉!如今贸然加入所谓‘实学’,置圣贤经典于何地?此乃本末倒置,动摇国本!长此以往,恐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啊!”
一位侯爷立刻附和:“钱大人所言极是!还有那清丈田亩,闹得天下汹汹,各地士绅怨声载道!朝廷不与士大夫治天下,难道要与那些匠户、商贾为伍吗?!林阁老如此作为,莫非是想效仿王安石,祸乱天下?!”
面对这顶“动摇国本”、“祸乱天下”的大帽子,林宸面无惧色,他缓缓出列,目光扫过钱士升等人,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诮。
“钱大人,”林宸声音平和,却字字清晰,“您口口声声‘圣贤经典’、‘天下文脉’,请问,当虏骑破关,烽火连天之时,是您的‘经典’能退敌,还是您的‘文脉’能守城?当灾民遍地,易子而食之际,是空谈‘仁义’能填饱肚子,还是皓首穷经能产出粮食?!”
他不给钱士升反驳的机会,语速加快,气势逼人:“至于这位侯爷,‘与士大夫治天下’?说得好!可如今是哪些‘士大夫’在治天下?是贪墨漕银、岁耗百万的杨嗣昌之流?还是结党营私、阻塞圣听的周延儒之辈?!正是这些口称‘圣人’、心怀鬼胎的‘士大夫’,将天下治得北虏屡犯、流寇四起、国库空虚!”
他猛地提高声调,如同惊雷炸响在殿内:“本阁推行新政,增设实学,正是要选拔真正能富国强兵、安抚百姓的经世之才!清丈田亩,正是要铲除那些依附在国朝肌体上、吸食民脂民膏的毒瘤!这才是真正的固本培元,这才是真正的不负圣贤教诲,不负陛下重托!”
林宸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刀:“若有人只因一己私利受损,便罔顾国家危难,百姓困苦,打着‘祖制’、‘圣学’的旗号,行阻挠革新、祸国殃民之实!那本阁便要问一句,尔等心中,究竟还有没有陛下?还有没有这大明的江山社稷?!”
这一番连消带打,将对方扣来的帽子反扣回去,并站在道德和国家的制高点上,发出了诛心之问。钱士升等人被驳得面红耳赤,气得浑身发抖,却一时语塞,难以应对。
端坐龙椅的崇祯,看着林宸以一己之力,压得整个保守派抬不起头,心中既觉痛快,又有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清了清嗓子,一锤定音:“林爱卿一心为国,其情可悯,其志可嘉!新政关乎国运,不容置疑!诸臣工当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不得再有无谓争执!”
二、 地方阳奉,巧妙破局
朝堂上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新政在地方就能畅通无阻。
江南应天府(南京),乃是保守势力的大本营之一。这里的官员士绅,对清丈田亩和“摊丁入亩”阳奉阴违。他们不敢明着对抗,却使出了更阴柔的手段。
应天巡抚张国维(非周党,但思想偏向保守)的奏报送到了林宸案头,语气为难:“……林阁老,清丈之事,地方士绅多以‘祖产纷繁,需细细核对’、‘胥吏扰民,恐生事端’为由,进展极其缓慢。‘摊丁入亩’更是阻力重重,恐难推行……”
林宸看完奏报,冷笑一声。他岂不知地方官的搪塞之词?
他没有直接斥责张国维,而是提笔写了一封密信,通过特殊渠道,直接送给了在江南活动的沈廷扬以及部分支持新政的开明士绅。
信中,林宸授意:“……清丈之事,可先从无主荒地、官田、以及那些与尔等有商业竞争、且劣迹斑斑之豪绅田产入手,做出表率,公布数据,形成舆论压力。对于‘摊丁入亩’,可先在尔等自家庄园、工坊试行,并广为宣传试行后佃户、工匠负担减轻之实效……同时,将地方上阻挠新政最力者之名单、劣迹,暗中搜集,递送京师……”
他这是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新兴的工商业主阶层和开明士绅,去分化、瓦解旧有的土地士绅集团。同时,手握黑材料,也为日后必要时进行精准打击做好准备。
三、 京营琐事,恩威并施
京营的整顿也进入了深水区。拿下襄城伯李国桢后,仍有其残余势力暗中作梗,散布谣言,挑拨离间。
这日,林宸亲临京营校场,观看新式火器操演。
操演中,一门仿制改良的红衣大炮突然出现故障,险些酿成事故。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