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的法镜突然照向农田深处,那里藏着一口被遗忘的古井 —— 正是五十年前慈航道人指导开凿的。镜光将古井照亮,农夫们看到井中自己年轻时的笑脸,突然想起当年道士的教诲:“天有不测,人有可为。”“原来菩萨的回眸,” 她将镜光聚焦在古井与新出的甘露之间,银铃串的响声与农夫们的忏悔声交织,“是在提醒众生,他们曾离觉悟如此之近。”
沙悟净的降妖宝杖突然化作一条长龙,龙身盘旋在农田上空,吐出的雨水与观音菩萨的甘露相融,汇成一条清澈的溪流。他站在溪流旁,看着农夫们纷纷拿起工具疏通河道,透明珠子里的浑浊河水开始变得清澈。“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他对着农夫们高声说道,声音里带着过来人的恳切,“这才是应对娑婆苦难的根本方法。就像观音大士,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都在践行这六字真言。”
观音菩萨转身望向桥梁另一端的灵山,雷音寺的佛光与娑婆世界的浊气相映成趣。她的元神中,慈航道人的拂尘与观音菩萨的净瓶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拂尘说 “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净瓶答 “悲智双运,不舍众生”,两种声音最终融合成 “观自在” 三个字。“原来从那时起,” 她的声音在两界之间回荡,不二衣的三色纹路同时亮起,“我便在这娑婆世界种下了‘回眸’的因缘 —— 既要以玄门的智慧看清苦难的本质,又要以释门的慈悲践行度化的誓言。”
普贤菩萨的白象突然对着娑婆世界的所有修行者长鸣,六牙喷出的愿力之光在他们的道场中组成 “实修” 二字。“无论是玄门的打坐炼丹,还是释门的诵经念佛,” 他月白袈裟与修行者的法衣交相辉映,“若脱离娑婆的苦难实修,便成了空中楼阁。观音大士的观自在行,正是在战火、灾荒、痴迷中修出来的,这才是真修行。”
文殊菩萨的青狮同时低吼,鬃毛光剑在娑婆世界的每个学堂刻下 “明心” 二字。“读书不明心,如磨砖作镜;修行不悟道,似煮沙成饭,” 他的法剑与学堂的圣贤书产生共鸣,“观音大士从慈航道人到如今,读的最透彻的书,是娑婆世界的苦难;悟的最深刻的道,是众生心中的佛性。这才是真正的‘文以载道’。”
龙女的法镜中,突然出现无数个 “回眸” 的瞬间:慈航道人在玉虚宫回望人间洪水的叹息,观音菩萨在紫竹林听闻地狱哭嚎的蹙眉,玄门女仙在战场救护伤员的凝视,释门菩萨在市井怜悯乞丐的驻足…… 这些瞬间如同珍珠,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线的尽头写着 “不舍” 二字。“这就是菩萨的修行,” 她将法镜沉入法海,银铃串的响声化作无数个 “南无观世音菩萨” 的佛号,“在一次次回眸中,让慈悲心越来越坚固,让度化愿越来越广大。”
沙悟净的透明珠子里,流沙河与娑婆世界的所有河流完全连通,浑浊的河水正在被无数双慈悲的手净化。他看到自己卷帘大将时的傲慢,看到自己流沙河时的凶残,看到自己跟随唐僧时的精进,最终看到自己此刻辅助观音菩萨的虔诚。“每个众生的回眸,” 他对着珠子中的倒影合十,声音里带着对生命成长的敬畏,“都是一次觉醒的机会。就像观音大士,在娑婆浊世的回眸中,从慈航道人蜕变为观自在,我们也能在她的感召下,从烦恼众生渐次成佛。”
观音菩萨的金杖突然发出万道霞光,杖头的紫金莲花同时绽放,每朵莲花中都坐着一个娑婆众生的虚影 —— 他们有的在忏悔,有的在修行,有的在行善,有的在觉醒。她的千手千眼法相在霞光中完全显现,左手托着代表玄门智慧的太极图,右手持着象征释门慈悲的杨柳枝,无数只眼睛同时望向娑婆世界的每个角落,既看到苦难的深重,也看到佛性的光明。
“阿弥陀佛的愿力是归宿,” 她的声音如同两界的定音鼓,白毫的光芒与极乐世界的金光遥相呼应,“而娑婆世界的苦难,是通往归宿的必经之路。我从慈航道人到观音菩萨的转变,就是要告诉众生:不必害怕这浊世,因为每一次对苦难的回眸,都是向极乐的靠近;不必厌恶这烦恼,因为每一次对贪嗔痴的觉察,都是佛性的显现。”
普贤菩萨的白象六牙同时喷出六道金光,将观音菩萨的愿力注入娑婆世界的每个角落:战火止息处生出和平的种子,灾荒之地长出希望的庄稼,痴迷之人心中燃起智慧的火苗,仇恨之徒脑中响起慈悲的钟声。“这就是‘回眸’的力量,” 他月白袈裟在金光中飞扬,“不是消极的叹息,是积极的转化;不是无力的怜悯,是有力的度化。”
文殊菩萨的青狮鬃毛化作的光剑突然组成一个巨大的 “悟” 字,悬在娑婆世界的上空。“一念悟,众生是佛;一念迷,佛是众生,” 他的法剑与 “悟” 字共振,“观音大士的回眸,就是要让众生在苦难中看到‘悟’的可能 —— 就像她自己,从慈航道人对苦难的无奈,到观音菩萨对度化的笃定,这便是最鲜活的‘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