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书柳生春下到指挥班当班长,我如愿以偿当上了连队文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五十三条中关于“军械员兼文书职责”中规定:(一)领发和登记全连的武器、弹药、器材和军械装具。(二)管理连队集中存放的武器、弹药、器材和军械装具,严格执行安全规定。(三)检查了解全连武器装备的使用、保养和保管情况,并给予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四)及时送修损坏的军械和器材,按照规定回收、上交旧品(废品)和缴获的军械、物资。(五)填写和保管全连军人登记表、名册和规定的报表。按时准确统计、上报连队实力。(六)领发、登记和保管条令、条例、文件、教材和教具、文具。
在基层官兵眼里,文书是主要职责,只称文书,军械员才是兼任。
文书有文化文笔好,在连首长身边工作,经常接触上级首长,有很多改变命运机会。文书和通讯员、卫生员、给养员还有炊事班,由司务长统一领导。当文书虽然不是我命运的转折点,但是不用站岗、训练、施工,有充裕时间看书写作。班里的同志告诫我:当文书要以礼待人,定期出板报,多做细小工作,多到炊事班帮厨,处理好和班排之间的关系。转岛训练时,要塞区所有高炮部队集中在一座海岛上,布置好阵地上的大标语才能显示水平。对连首长要尊重,不断给茶杯添水。要给连长和指导员洗衣服、刷鞋、打洗脚水倒洗脚水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尊重班排同志,不摆架子,以新兵姿态出现。
连队每星期检查班排卫生,文书检查手中武器是否生绣。用三七高炮弹壳做笔筒,是许多人的梦寐以求。实弹射击之后,文书必须妥善保管炮弹壳,不私藏不送礼,如数上缴。有的文书,因为私藏炮弹壳挨了处分,被处理复员。
我给自己定下标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怕麻烦,不怕事多。在安逸的条件下,要多想想硝烟弥漫、钻机隆隆的坑道作业;在舒适的床上,要多想想暴风雪中的山顶哨所……第二天,我和老文书完成交接。
在连部,通讯员和连长住一间宿舍,文书和指导员住一间宿舍。家属房和连队一墙之隔,连长和指导员轮流在连部值班,有情况通信员去家属房通知。
连部会议室,放置一个便携式文件柜,里面装着连队历年的总结材料、文具、高射炮、高射机枪教材、政治学习材料,全连干部、战士花名册等。一只绿箱子里,装着全连战士档案。干部档案,由守备区干部科统一保管。每个连队配发一台三用电唱机,一套《长征组歌》唱片。盐场大队也有相同的电唱机,是大队的喉舌。后面仓库里存放训练器材,锣鼓、二胡等乐器。
军人俱乐部,连勤人员仓库,都由文书负责。
最让我感到神秘和向往的,是营房后面的弹药库。每当我上、下岗,到炮阵地训练,看见文书悠闲地背着几支手枪从弹药库里出出进进,让我想起在二十五中学,看见管理图书的老师拿着一摞摞书从图书室里进进出出,羡慕死了。
连队弹药库坐落在营房后,像一座孤零零的小炮楼。后墙上端一扇小小的百叶窗,是唯一的通风口。别看一扇铁门如同铜墙铁壁,一把大锁形同虚设。办理交接时,老文书用钥匙打开门锁取下锁头,也把脱铆的门鼻拽了下来。
他把门鼻按回去,说:“我去年就向军械科打报告,一直没修理。开门时小心点,别让锁头砸了脚。海岛就这点好,弹药库四厰大开,没人敢进。”
弹药库里阴森森,浓烈的枪油味儿和霉味儿直冲鼻子。一樽枪柜里放着八具“四零火箭筒”。一排钉子上,挂着几支探家、转业、缺编干部的五四式手枪。
指导员的手枪刚刚交旧换新,一发子弹没打,烤蓝油光铮亮。
另一樽枪柜里,放着十几枝六三式自动步枪,是探家、外出、缺编士兵的手中武器。地中间弹药箱垛到棚顶,是几个基数的高射炮炮弹和高射机枪弹。连队“半训”,也按“全训”下发弹药。高射炮训练搞“枪代炮”“打枪管”,军械科下发“五六弹”,连队攒了十八箱。还有三箱手榴弹,都是连队的“私有财产”。自从我背着雷排长的手枪,站在高射机枪上照了一张相,再没动过手枪。
我经常做梦当文书,进到弹药库,把玩一支支五四式手枪。即使我提不了干,当文书玩够手枪,也没白当一回兵。从此后这些武器,真的由我保管?
老文书离开弹药库,我迫不及待地从指导员的枪套里取出手枪,在弹夹里压满子弹,拉开套筒将子弹上膛,从门缝里瞄准井台上的麻雀,再退出子弹。
我的心“砰砰”直跳,一次次按下击发锤,瞄准击发,怎么也玩不够。
心诚则灵,我以为,这都是我从小到大用木头刻枪的结果。
快开饭了,我将压满子弹的弹夹插进手枪,按下保险,偷偷别在腰里。腰别手枪,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天。晚上熄灯后,指导员回家属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走出小西山请大家收藏:(m.2yq.org)走出小西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