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给施工场地镀上了一层金辉。孩子们坐在地基边,手里捧着李伟刚做的野菜疙瘩汤,呼噜呼噜地喝着。小琴把自己碗里的疙瘩分给妹妹半碗,妹妹才三岁,坐在小杨老师怀里,捧着小碗小口小口地吃,嘴角沾着绿色的野菜碎。
“李老师,厨房建好后,能教我们做巧克力发糕吗?” 羊角辫妹妹仰着头问。李伟点头:“当然能。到时候我们在厨房门口种满枣树,秋天摘了枣,做枣泥巧克力发糕。” 阿明突然举手:“我要学做烤肠!302 宿舍的哥哥说,用电饭煲就能做!” 孩子们的笑声混着汤勺碰撞碗的声音,在山坳里荡开。
张叔蹲在地基边,用枣木枝在泥地上画着厨房的样子:“这里是灶台,这里是案板,孩子们可以站在这里学做菜。” 他画得很认真,皱纹里还沾着泥,眼里却闪着光。陈默走过去,递给张叔一支笔和一张纸:“张叔,我帮您画正规的图纸,保证孩子们能用得舒服。”
晚上八点,直播重新开启。镜头对准了地基中央的奠基石,上面刻着 “烟火厨坊爱心厨房 山海同心”,是沈亦舟写的,笔锋里带着正统书法的力道,却又透着邪修般的随性。李伟举起话筒:“家人们,今天虽然遇到了塌方,但我们的厨房明天就能继续施工。感谢陈默大哥的监督,感谢张大妈的雨衣,感谢每一位捐款的家人。”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刚才小琴妹妹问我,厨房能不能永远不塌。我说,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厨房就永远不会塌。” 镜头扫过孩子们的脸,他们手里举着没吃完的疙瘩汤,对着镜头笑,脸上的泥水和汤渍混在一起,却比任何妆容都动人。
沈亦舟补充道:“接下来,我们会在厨房旁边建个‘野菜种植园’,教孩子们种马齿苋、蒲公英,既能当菜吃,又能入药。陈默大哥会帮我们设计灌溉系统,302 宿舍的烘干机也在路上了。” 他举起手机,屏幕上是新的爱心地图,除了之前的三个蓝点,又多了五个红点:“这些红点是愿意提供野菜种子的农户,爱心厨房的食材,以后就靠大家一起种出来。”
直播结束时,在线人数突破了 1500 万。打赏后台显示,张桂芬大妈的广场舞队捐了 3 万元,302 宿舍捐了 10 台烘干机,王奶奶的孙子送来了 20 斤干野菜,还有个匿名粉丝捐了 10 吨水泥,备注写着 “给孩子们盖最结实的厨房”。
深夜的向阳小学,月光洒在地基上。李伟和沈亦舟帮着工人搭帐篷,陈默在整理施工图纸,小杨老师和张叔在给枣树苗浇水。孩子们已经睡了,梦里还在喊 “巧克力发糕”。周小雨坐在摩托车上,编辑着当天的公益日志,屏幕上的照片里,孩子们穿着新雨衣,举着疙瘩汤碗,笑得格外灿烂。
突然,陈默指着远处的山路:“看,那是什么?” 所有人都望过去,只见远处的山路上,有一串车灯在移动,越来越近。是村里的摩托车队,每户人家都骑着摩托车,车斗里装着晒干的野菜、自家种的玉米,还有给施工队的鸡蛋。为首的是王奶奶的孙子,他举着个手电筒,喊:“李老师!我们给孩子们送吃的来了!”
车灯照亮了山路,也照亮了地基上的奠基石。李伟看着那些骑着摩托车的村民,突然明白,这爱心厨房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烟火厨坊的事,而是所有渴望温暖的人,一起用双手垒起来的。就像张叔说的,地基里混着枣木灰,混着所有人的心意,这样的房子,永远不会塌。
第二天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施工队准时开工了。张叔牵着小琴的手,站在地基边,看着工人砌第一块砖。小琴手里捧着颗红枣,是昨天捡起来的,她把红枣放进砖缝里,小声说:“给厨房吃点甜的,以后做的饭都香香的。” 张叔摸了摸她的头,眼里的泪水在阳光下闪着光,滴在刚砌好的砖头上,很快就干了,留下一小片深色的印记,像一颗永远不会褪色的痣。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