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蓝玉与常遇春早已率部完成合围,彻底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震天的喊杀声与濒死的惨叫在北流镇上空交织。附近村庄的百姓胆战心惊地张望,有人已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难。
暮色渐浓时,残存的元军被汉军骑兵逼至小镇东南角。前排士兵拼命向后挤压,后排士卒被挤得呼吸困难,发出撕心裂肺的哀求。
背嵬军停止冲锋,改为环形包围不断放箭。每轮箭雨都有元军中箭倒地,恐惧如瘟疫般扩散。不少元军跪地求饶,更有甚者踩着同伴肩膀企图翻越木墙,却成了活靶子——这些攀爬者接连中箭, 在人群头顶翻滚,始终无法落地。
朱慕冷眼扫过俘虏,发现多为北地汉人,间杂少数色目人与蒙古人。
接受投降。他沉声下令,处决色目人,其余按惯例剁去右脚拇指释放。
命令传下,元军如蒙大赦,纷纷抛下兵器束手就缚。
夜幕降临后,汉 缴获的鱼油松脂点燃火把,将小镇照得亮如白昼。俘虏营中不时传出压抑的 与啜泣。
朱慕决定在北流镇休整一夜,待次日黎明再释放这些伤残俘虏。
五千背嵬军继续向大都疾驰时,沿途既未见百姓抵抗,也未见箪食壶浆相迎的景象。北地汉民在元廷治下生活日久,加之生存境遇优于南人,朝廷又刻意保留了些许晋升通道,故而对元朝的统治并无太大抵触。
朱慕对此毫不在意,元朝的统治体系早已分崩离析,再加上他这一招釜底抽薪,大元朝廷的威望恐怕很快就会彻底瓦解,天下即将陷入群雄割据的乱局。
然而朱慕深信,自己会比历史上的朱元璋更迅速地终结这场动荡,为天下带来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正午将至,朱慕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涉过一条宽不足十米、水深仅及膝的小河,益津关已近在咫尺。
此刻的大都尚未收到朱慕进军的消息,依旧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正筹备着次日朝会后的盛大宴会。
益津关,又名草桥关,《霸州志》有载:“州北一里北关厢外有草桥关”,相传因“杨延郎在此修建草桥”而得名。
此关城墙以三合土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护城河设有七十二口井,寒冬时节可命士兵汲水浇城,结冰固墙。
因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益津关历来是北方军事重镇。
此刻,这座北方雄关的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守军探出身子,紧张地注视着关外动向。
不远处,朱慕的大军在千米之外停下脚步,遥望城头。
如何攻取?
朱慕观察片刻,心知此关易守难攻,加之此次突袭全为骑兵,未携带攻城器械,确实棘手。
他更不愿在此关隘下耗费时间。
回头扫视,除蓝玉与常遇春外,其余皆是系统兵卒。
既然如此,不妨再展神威!
朱慕眼中精光一闪,估算与关隘的距离,随即对常遇春与蓝玉道:“我亲率五百人冲锋。”
常遇春与蓝玉闻言大惊,急忙劝阻:“汉王,还是让末将(属下)去吧!”
朱慕笑道:“此去我欲施展法术,将天兵传送入城,你们可行?”
蓝玉眼前一亮,早闻汉王有撒豆成兵之能,却未曾亲见,如今汉王再度施展神通,正是大开眼界之时。
常遇春暗忖:俺真是糊涂,竟忘了汉王有法力护体,那些箭矢岂能伤他分毫?
二人不再多言。
朱慕朗声一笑,率五百精骑直扑城门。
此时关隘城门刚刚闭合,尚未以土石封堵,正是将兵马传送至城门处、破门而入的良机。
“敌袭!放箭!快放箭!”
城头上传来守军惊慌失措的呼喊。
朱慕眯起双眼,周身热流涌动,抵御流矢侵袭,心中默算距离。
近了,更近了……就是此刻!
他目光一凝,瞬间激活系统。
关城内。
城门之下。
一队官兵正指挥民夫搬运土石木料,试图堵塞城门通道。
“快!再快点!”
一名官兵挥鞭厉喝,忽觉民夫们惊恐地盯着自己身后。
“怎么回事?”
他疑惑回头,顿时瘫坐在地——身后不知何时已列满持刀敌兵,军阵森然。这些陌生面孔绝非友军,更诡异的是他们竟凭空出现!
官兵刚要呼救——
噗!
一柄长刀贯穿口腔,刀尖自后脑透出。
的系统兵扫视四周,见一队官兵正仓皇逃向城墙,冷笑扬刀:“开城门!”
(兄弟们,常遇春与蓝玉率军前行,二人紧盯朱慕动作,欲窥汉王法术玄机。
却见朱慕仅率骑兵绕城门转了一圈,既无华光异彩,亦无天地共鸣,悄无声息便折返而归。
“姐夫?这便施法完毕了?”
“我哪知晓?我又非神仙!”
朱慕归阵时,五百骑兵甲胄上皆插满箭矢,唯他周身洁净。城头元军神箭手们呆若木鸡,有人喃喃自语:“不可能……我明明射中了……”
这些精锐弓箭手方才集火狙敌,半数箭矢确凿命中朱慕,却见箭簇纷纷弹落,无一能嵌甲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