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锦大捷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一圈圈向外扩散,最终在庙堂之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浪。捷报入京,崇祯皇帝龙颜大悦,连日来因各地民变和财政拮据而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展了几分。辽东,这个吞噬了无数钱粮和性命的无底洞,终于传来了一个真正堪称大胜的消息!
朝堂之上,关于叙功封赏的争论也随之而起。袁崇焕作为督师,运筹帷幄,坐镇宁远,首功毋庸置疑。但锦州守将王靖远的名字,也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进入了朝堂诸公的视野。
“陛下,游击将军王靖远,先守锦州,挫敌锋芒,后出奇兵,袭扰敌后,使奴酋首尾不能相顾,于宁锦大捷功不可没!臣以为,当重赏之,以激励边镇将士!”兵部官员出列陈奏。
“臣附议!王靖远以孤军守孤城,非但未失寸土,反能主动出击,斩将夺旗,实乃近年来边镇罕见之良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陛下,王靖远虽有小功,然其出身微末,骤登高位,恐非国家之福。且闻其麾下‘王字营’,兵将只知有王靖远,不知有朝廷,此风不可长啊!”
“哼,危言耸听!若非此等敢战之将,锦州早入奴酋之手!难道要等到鞑子兵临山海关,诸公才知兵事危急吗?”
龙椅之上,年轻的崇祯皇帝听着下面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他深知辽东的重要性,也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民心士气。王靖远的名字,他并非第一次听说,孙承宗生前多次密奏中对此人赞誉有加,称之为“辽东未来之砥柱”。如今看来,孙老师果然没有看错人。
“够了。”崇祯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让争论的双方立刻安静下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国朝法度。袁崇焕督师有功,加太子太保,赏银币。锦州守将王靖远,力守危城,出奇制胜,擢升为参将,仍镇守锦州,所部王字营扩编至五千人,一应粮饷器械,着兵部、户部优先拨付。其余有功将士,由袁崇焕核实上报,一体封赏。”
参将!
从游击将军到参将,看似只升了一级,却是武职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参将已可独镇一方,统领数千乃至上万兵马,地位远非游击可比。更重要的是,王字营扩编至五千人,这意味着王靖远真正拥有了成为一方诸侯的硬实力!
圣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由京师发出,经山海关,过宁远,最终在一片盛夏的蝉鸣中,送达了锦州。
此时的锦州城,刚刚从大战的疲惫中恢复过来,城墙上的血迹尚未完全洗净,破损处还在加紧修复,但城中军民的脸上,已看不到恐惧,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胜利带来的昂扬。
传旨钦差在游击将军府门前宣读完圣旨,将那道代表着荣耀与权力的任命文书,交到了跪接的王靖远手中。
“末将王靖远,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靖远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正式的任命真的到来时,他依然能感觉到胸腔里那股澎湃的热流。
参将!五千兵马!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晋升,更是对他和整个王字营过往浴血奋战的最高肯定,也是未来更大舞台的入场券!
“恭喜王将军!贺喜王将军!”钦差满脸堆笑,拱手道贺。眼前这位可是皇上和袁督师面前的新贵,前途不可限量。
“天使一路辛苦,还请入内奉茶。”王靖远起身,客气地将钦差迎入府内。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全城。
“参将!咱们将军升参将了!”
“乖乖!五千人!咱们王字营要变成‘王字军’了!”
“哈哈!我就知道!跟着将军,有肉吃,有官当!”
军营内外,一片欢腾。赵大锤咧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使劲拍打着石锁的肩膀。狗剩更是兴奋地原地蹦了两下。张老栓捻着胡须,老怀大慰,眼中甚至泛起了些许泪光。他从王二还是个小小伍长时就跟着,一路走到今天,其中的艰辛与风险,唯有自知。
连伤兵营里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林秀儿正在给一个伤兵换药,听到外面传来的欢呼声,手上动作微微一顿,清冷的眼眸中,也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继续专注地工作。
王靖远送走钦差后,立刻召集了所有军官。他没有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反而神色比以往更加严肃。
“诸位,”他目光扫过堂下激动不已的将领们,“皇恩浩荡,升我为参将,许我王字营扩至五千。这是荣耀,更是责任!”
他语气一转,变得凝重:“五千人马,不是五千头猪!如何招兵?如何编练?如何保障粮饷军械?如何让新兵迅速形成战力?这些问题,立刻就会摆在我们面前!辽东局势依然严峻,皇太极绝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若不能尽快将这五千人练成真正的虎狼之师,那这参将之位,这五千兵马,就不是功劳,而是催命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