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寒暄过后,正明皇帝便要向正题迈进。
他向周羽询问道:
“爱卿,这两千人的训练还算得心应手?以爱卿之见,是否可以再扩编些人马?”
周羽一听到这话,立马又来了兴致,说道:
“陛下放心!区区两千人马,末将轻易便可驾驭,就算是十万大军,交给末将,也未尝不能一试。眼下我新军将士均可堪精锐,倘若进行扩编,为保证其质量,末将以为先扩张至四千人为妙,待这四千人也练成,再开展下一步扩编,徐徐图之,强军可成!”
得知周羽赞同的扩编指标是扩到四千人,正明皇帝一下都没有犹豫,待周羽话说完,立马就点头同意了下来。
“好!朕回宫便草拟诏书,授命爱卿再征召京城周边两千名良家子加入新军,此事便说定了。训练新军之事,还劳烦爱卿多多用心。”
周羽心下激动,本要向皇帝谢恩,但很快,一抹忧虑浮上他的额头,令他迟疑片刻。
从他刚刚出任新军时,他就听说新军的建立和扩编问题深受财政危机困扰,大臣们几乎都反对皇帝在“拥有”了禁卫军和武卫营两支武装力量的同时再搞出一支新军来。
他们用各种理由来抗拒皇帝调用资金建设新军,尤其是调用本该下发给禁卫军和武卫营的资金,他们痛批皇帝这样的行为是把东边的楼拆碎后再给原模原样地盖到西边去,除了折腾自己没有一文钱意义。
皇帝和大臣们打了许久的口水仗,结果通常是:陛下你要建设新军可以,你爱玩就自己一个人玩去,想要让我们拨款?门也没有,自己想办法搞去,实在不行,就把禁卫军和武卫营那去凑合用。
什么?你说要把禁卫军进行整改?把武卫营进行整改?你这是违反祖制,你亵渎先祖!我等臣僚就算叩死在这里,也不会放任陛下做这等将无颜见祖宗于皇天后土的事情。横竖就是一个字:滚!
周羽担心皇帝想要扩编新军,多半要遭受大臣们的群起反对,再为财政增添一笔负担,于是忧心忡忡地询问皇帝道:
“陛下!臣听闻国事艰难,诸臣皆不同意调用资金建设新军,末将有心练军,实恐会为陛下增添负担,望陛下…慎思之。”
正明皇帝摆了摆手,他不是不知道周羽的担忧,事实上如果他想要在朝堂上让众臣们赞同用国库的钱建设新军,那这件事毫无疑问,拖到明年都难有个准信。
但现在正明皇帝一点都不怕,腰杆直得很,他不久前搞来的二十万两白银,正好可以投入到新军建设中来。
他带着笃定的语气,朝周羽说道:
“爱卿不必担忧!资金之事,朕已有妥善准备,可以取用,爱卿明日即可开始筹备招募新兵。”
周羽精神一振,立马说道:
“谢陛下!微臣必尽心竭力,图报皇恩之浩荡!”
“好!你我君臣,当鞠躬尽瘁于大昭中兴之大业!”
正明皇帝微笑地点着头,看向周羽的目光里满是由衷的喜悦。
君王与臣子,从来都是互相成就,缺少一方,仅凭另一方在勉力维持,都是难以成事的。
而君臣相得,一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稀有之事,但他是多么幸运,得到了周羽这么一名忠良股肱的辅佐,他们君臣齐心,难道还怕大昭中兴大业不能实现吗?
这样的情况便又又又一次发生了,早上时,正明皇帝还是对国运前途充满担忧,到了现在,他突然就重新拾起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等进入晚上时,安知他心中怀揣的是对未来的悲观还是希望?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
回到老家修行了一阵的杨焱云,实在耐不住寂寞,左思右想之下,他还是决定——不修了!下山!
在遇到安仕黎、卫广一行后,杨焱云大受震撼,原本他手执一杆无敌枪,打遍四方无敌手,以为自己想要成就功名大业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直到他从安仕黎他们那里了解到想要成为一代名将,光是武艺精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对兵法有着足够的参悟。
杨焱云深感自己的无知,痛定思痛之下,他决定收起曾经的桀骜不驯,回到老家再认真修炼个一番,等他将兵法这些东西统统参悟后,天下岂不再无他杨焱云的敌手?
他要成为一代名将,那可真是指日可待啊!
只不过研习兵法的过程比杨焱云想的还要无聊许多倍。比起武艺,兵法显然不能让杨焱云感到得心应手。可他会感到枯燥,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他没有实操的机会。
学习武艺,杨焱云随时都可以提起自己的长枪,在实战中领悟精髓。
学习兵法,那么杨焱云家里就算有些资产,也依旧不可能把排兵布阵给杨焱云模拟出来。杨焱云想要领悟兵法,就只能在一个接一个枯燥的字眼里头寻求奥秘,这不止一次地让他呼呼大睡。
杨焱云把兵书翻来翻去,书中围绕的主旨无非就那么几条,要么就是善于抓住时机,要么就是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熟悉使用间者,再者就是灵活运用天时地利之类的因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