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过这条峡谷,就抵达青翼了,我们很快就能返回宣国。”
一支前往燕国做生意的宣国商团正在返回宣国,他们的货车上装载了一样对宣国最为紧要的货物——粮食。
燕国位于东北苦寒之地,所能生产的东西极其有限。且抑制商业、保障农业始终是燕国国策,进一步削弱了燕国本土的商品经济发展,但最大的好处就是通常不缺粮食。
与之相比,宣国商品经济发展则更为完备,燕国所匮乏的手工业品,宣国却有着不少的盈余。
宣国商人时常就会带着本国的手工业产品前往燕国进行贸易,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
当宣国灾荒爆发后,这支商团立刻嗅到了商机,如果他们能从燕国换得粮食回来,岂不是能应宣国之急?
他们立刻踏上了旅途,并在燕国顺利换回了大批粮食,只要他们返回宣国,一切就算是大功告成。
这支商团与宣国内部的不少商人是不同的,宣国内的许多商人是靠着囤货居奇、哄抬物价,把自己手中的粮食炒出了一个惊天高价,用以盘剥当地百姓。
受到这支商团的领袖影响,他们前往燕国换粮食,绝不只是为了赚些钱,更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不使局面恶化下去,他们从燕国购回的这些粮草对宣国有着不小的意义。
这支商团的领袖姓乔,曾多次在宣、燕两国间贸易,对两国间的道路同样是轻车熟路。
他并不是一个坐在大庄子里头指点江山的传统商人形象,最初他能起家,就是靠着独自一人来回于宣、燕两国,低买高卖,从燕国赚了不少钱。
到如今,他已经是拥有一支百人规模商团的大老板,可还是亲自带着队伍在两国间穿梭。
“快些!再快些!”
乔老板继续催促下人道。
明明商团的行进速度已经抵达了极限,乔老板始终不满意,始终还想再快些,迎着瑟瑟寒风,他的额头却有汗珠滑落。
他的一名随从见自己的东家急迫到这等地步,不解地向乔老板询问道:
“东家,您催促得如此之急,是有什么急事在身吗?”
乔老板摇了摇头,眼里透着一股正气,说道:
“非也!非乔某身怀急事,乃是我宣国正处危急。我大宣遭此大灾,饿殍遍野,如果我们早些将这些粮食带回去,就能早一步对时局做些补救。
每晚一步,都可能有我大宣子民倒毙于荒野,此乔某心头之痛,实不忍见。恨不得以飞速行进,即刻将粮草送抵吾国。”
“东家高义啊!”
随从先是赞叹,随即他心下思量,又向乔老板开口道:
“东家呀,这么多粮食,能卖不少钱吧?而且现在情况危急,就算你把价格定到天上去,也不愁没有来买的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东家您……”
“住口!”
乔老板毫不犹豫地喝止了随从的话,正色道:
“我乔某不才,没有宣国,就没有乔某的今日。今国难当头,乔某安有发国难财的道理?此乔某所不耻也!回到宣国后,只要卖出去的价格不低于我们这一趟的成本,我们就照卖不误,听明白吗?”
“这……东家实在是仁义!”
随从想不明白乔老板为什么有钱不赚,既然是东家的决断,身为随从只有执行的余地。
而关于为什么要抓紧行进的问题,乔老板其实还有一点没有回答,这一点源自他的担忧:
自宣国爆发灾荒后,燕国与宣国的关系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他还在坊间听说燕国的军队有往宣燕边境调动的迹象,两国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假如战争真的发生的话,首当其冲的自然会是他们这些在边境做生意的商人。
乔老板必须要在危机浮出水面前赶回安全的地带,以免风暴波及到他们。
可惜,他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又或者说,他们的敌人其实早已恭候多时。
就在乔老板一行即将冲出山谷,再行进不久就能进入宣国境内时,一队燕国骑兵截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每个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处。
乔老板即刻命令手下停下,自己亲自应对这队燕国骑兵。
他决计不会想到,这队燕国骑兵的统帅名叫燕非,是燕王燕悼宜的亲弟弟。
燕非乃是一个姿貌雄伟、丝毫不亚于燕悼宜的汉子,由于他比燕悼宜还要年轻些,其相貌比之燕悼宜还更胜一筹。
燕非一手紧握剑柄,将剑刃按在鞘中,一手紧握着马缰,操控着战马,与卫兵朝乔老板一行缓缓走近。
燕非背着一把强弓,身上穿着铁甲,铁甲之下,他的身躯遍布触目惊心的伤口,俨然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乔老板虽不认得燕非,光感受对方的气息,他就猜测眼前之人绝非凡人。
随着燕非一行走近,空气的流速似乎都慢了下来,整个山谷逐渐为肃杀之气所填满。
乔老板强忍住忐忑,从马上下来,带着微笑走向燕非,必将一张贸易许可证捧在手中,交由燕非查看,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