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的冰层在正午阳光下泛着蓝光,破冰船勘探者号的柴油引擎声惊飞了沿岸的海鸥。周远站在船头,呼出的白气在防风面罩上结了一层薄霜。身后,马志远正指挥着将一台形似卫星天线的设备吊装到冰面上。
就是这里。马志远指着冰层下方隐约可见的黑色阴影,声呐显示下方四十米处有规则结构,尺寸相当于两个足球场。
周远蹲下身,手套擦去冰面上的浮雪。透过半米厚的冰层,能看到某种金属反光——不是现代合金的银白,而是青铜器经年累月浸泡后的青黑。他胸口发紧,这颜色与大连海蚀洞里的青铜板如出一辙。
准备钻孔。他朝身后的工程队挥手,热熔方式,直径不超过二十厘米。
手机在防寒服内袋震动。是苏颖发来的最新消息:约翰霍普金斯的治疗方案到了,需要你签字。乔乔今早又画了新图,医生说他大脑活跃度是正常儿童的八倍。附图中,病床上的乔乔被各种导线缠绕,像只落入蛛网的小鸟。他枕边摊开的素描本上,赫然是这艘破冰船的剖面图,连引擎室的螺丝数量都分毫不差。
周工!马志远的惊呼打断了他的思绪,冰层扫描结果出来了——下面不止有建筑,还有...你最好亲自看看。
临时搭建的监测帐篷里,三维声呐成像仪正渲染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冰层下方四十米处,一座完整的日式建筑群呈放射状排列,中央矗立着直径约十五米的环形装置。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建筑群外围整齐排列着十二个长方形结构,尺寸规格完全符合标准海运集装箱。
他们不是临时勘探,周远的声音发紧,这是长期驻扎基地。他放大图像,环形装置内侧刻满的符文在声呐成像中呈现异常回声,这东西...是放大版的镇海书
笔记本电脑突然弹出视频请求。林毅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深圳医院的走廊:周远,秦教授破译了你父亲笔记里的密码。1964年镇海工程的真正目的不是稳定地质,而是...画面切换到一份泛黄的档案,上面盖着印章,反向激活日本人的装置,引发可控地震摧毁潜在航道威胁。
周远眼前闪过父亲临终前扭曲的面容——老人抓着心电图导线大喊龙醒了!,当时只当是药物幻觉。现在想来,那分明是参与过某种危险实验的工程师的忏悔。
更糟的是,林毅继续道,乔乔今早的涂鸦...画面切换成一张儿童画:冰层下伸出无数黑色触须,缠绕着一艘沉船。画角落款日期竟然是今天,而乔乔从未见过渤海湾的实景。
冰面上突然传来沉闷的断裂声。周远冲出帐篷时,只见刚钻好的孔洞周围辐射出蛛网般的裂纹,某种幽蓝的光从冰下渗出。
后退!全部后退!他拽着马志远向后撤。下一秒,直径十米的冰面轰然塌陷,暴露出下方幽黑的海水。更骇人的是,海水竟如被无形之力分开,形成一条直通海底的空气走廊,两侧水墙中游动着惊慌的鱼群。
马志远的对讲机里传来声呐操作员的尖叫:水下出现强烈低频脉冲!频率是...天啊,这不可能!
周远夺过对讲机:报告具体数值!
27.5赫兹...与您儿子昨天的脑电波主频完全一致!
---
深圳儿童医院的特殊监护室里,苏颖盯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来的治疗方案最后一页。那个标红加粗的警告刺痛她的眼睛:术后可能导致空间认知能力永久性衰退(详见附件3案例报告)。窗外暮色渐沉,将病床上乔乔的小脸染成暗金色。
男孩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突然睁开了眼睛。与往常不同,他的瞳孔呈现出诡异的竖条形,像猫科动物般在昏暗光线中扩张。
妈妈,他的声音带着不属于孩童的低沉共振,爸爸打开了不该开的门。
苏颖的手一抖,平板电脑掉在地上。她按下紧急呼叫铃的同时,乔乔已经坐起身,扯掉了头上的电极贴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本该显示平线的监护仪屏幕,此刻正跳动着与渤海监测站传回的完全一致的波形。
冰墙要破了。乔乔指向北方,指尖在空气中划出复杂的轨迹。随着他的动作,病房的灯光开始频闪,某种次声波般的震动让玻璃杯里的水面泛起细密波纹。
三名医生冲进病房时,男孩已经用输液管在床单上编织出一个立体拓扑结构——那分明是渤海海峡海底峡谷的等比例模型,连最微小的岩层褶皱都精确呈现。
立即注射丙泊酚!主治医生大喊,他的神经元在超负荷放电!
苏颖扑上去护住儿子:不!别再用药了!她颤抖着掏出手机,拨通了那个美国号码:怀特博士,我们接受手术。就明天。
手机屏幕上,渤海湾实时监控画面突然跳出一条紧急新闻:渤海海峡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异常,仅15米...
---
破冰船剧烈摇晃,周远抓着护栏才没被甩到冰面上。那条通往海底的空气走廊此刻正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两侧水墙上的鱼群突然全部翻白肚皮浮上水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