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授艺之困
技术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车间里挤满了人。老张头站在一台制瓶机前,手里拿着扳手,额头上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二十多个年轻工人围在他身边,眼神里满是求知的渴望。
这个...传动轴要调校到...老张头话说了一半,突然卡住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本磨破了边角的小册子,那是他三十年来积累的技术心得。
王超站在人群外围,敏锐地察觉到了老张头的犹豫。他原本以为技术培训就是老师傅讲解、年轻人学习这么简单,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张师傅,一个年轻工人举手问道,您刚才说调校传动轴要特别注意间隙,具体是多少毫米啊?
老张头支吾了一下:这个...凭手感,手感到了就行。
王超微微皱眉。他记得前些天老张头修这台机器时,明明用游标卡尺量过间隙,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课后,王超特意留下来帮老张头收拾工具。
张师傅,今天讲得挺好的。王超一边递过棉纱让老张头擦手,一边试探着问,就是有些数据,是不是可以记下来发给学员们?
老张头擦手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笑道:王副厂长,这技术活讲究的是经验。数据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这话听着在理,但王超总觉得哪里不对。他想起雷师傅今天来讲课时,虽然讲得深入浅出,但涉及到一些机械加工的关键参数时,也是点到为止。
晚上回到家,王超还在琢磨这件事。王建国见他吃饭时心不在焉,便问:厂里遇到难处了?
王超把培训班的情况说了说:按理说老师傅们都很支持培训,可一到具体技术细节,就都有些含糊。
王建国放下筷子,若有所思:你这孩子,还是太年轻。老话怎么说来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些老师傅的手艺,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哪能说教就教?
这句话像一记惊雷,把王超点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用后世的思维来考量现在的问题了。在这个技术人才稀缺的年代,一门独到手艺就是一个工人的全部价值。
第二天,王超提前来到车间,正好看见老张头在指导小李修设备。老张头手把手地教,每个步骤都讲解得很细致,可一旦王超走近,他的讲解就变得含糊起来。
王副厂长来得早啊。老张头有些局促地直起身。
来看看培训准备得怎么样。王超假装没注意到他的不自然,张师傅,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厂里准备给带徒弟的老师傅发补贴,您看每个月五块钱合适吗?
老张头愣了一下,随即摆手:这怎么好意思,教徒弟是应该的。
应该的,但也辛苦。王超诚恳地说,除了补贴,我还想在厂里搞个师傅带徒弟的评比,优秀的师傅年底还能评先进。
老张头眼神闪烁了一下,没有接话。
上午的培训课上,王超注意到一个细节:当老张头讲解模具安装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手挡住最关键的那个调节螺丝。下课后,王超特意留下小李。
今天张师傅讲的都听懂了吗?
小李挠挠头:大体明白了,就是模具调平那块,张师傅说得有点快,没太听清。
果然如此。王超心里有了数。
中午吃饭时,王超端着饭盒坐到雷师傅旁边。
雷师傅,今天辛苦您了。您从机械厂过来帮忙,还抽空给我们上课,真是过意不去。
雷师傅爽朗一笑:王副厂长客气了,都是为了工作嘛。
是这样,王超斟酌着用词,厂里想正式聘请您当技术顾问,按照厂里老师傅的同等待遇发放补贴。您看...
这就不必了。雷师傅摆摆手,我在机械厂有工资,过来帮帮忙是应该的。
王超认真地说:那不一样。您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我还有个想法,想请雷师傅牵头,成立一个技术攻关队,把您、老张头这些老师傅组织起来,专门研究设备改进和工艺提升。
雷师傅听到这话,眼睛亮了一下:技术攻关队?
王超解释道,现在厂里的设备都老化了,光是修复还不够,还得想办法改进。比如模具寿命问题,传动效率问题,这些都是需要集中智慧来解决的。
雷师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
下午,王超找到马清波,把观察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新想法说了一遍。
这确实是个问题。马清波沉吟道,老师傅们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我听说地区机械厂去年就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八级老师傅把全套手艺都教给了徒弟,结果年底评级时,徒弟评上了七级工,老师傅反而被调去干杂活了。
所以我有个新想法。王超说,我们不仅要解决技术传承问题,还要给老师傅们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成立技术攻关队,让老师傅们从日常维修中解脱出来,专门研究技术改进。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又不会因为传授技术而影响他们的地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