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长陵和李义山相继投靠徐骁后的一个月,中原大地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激活,处处洋溢着紧张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徐家军营之中,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宛如一座巨大的战争机器,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军营的旌旗上,将士们便已开始了新一天的操练。操练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这天地都震得颤抖起来。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整齐划一地进行着各种战术动作。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使命的忠诚。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那鲜艳的色彩仿佛是燃烧的火焰,诉说着这支军队的蓬勃朝气与昂扬斗志。每一面旗帜都代表着北凉军的荣耀与尊严,在风中飘扬,激励着每一位将士奋勇向前。
军营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紧张而又忙碌的氛围。马厩中,马夫们细心地照料着战马,为它们梳理毛发、喂食草料,确保每一匹战马都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战斗。兵器库里,工匠们正忙碌地打造和修理兵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此起彼伏,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战歌。粮草库中,士兵们正有序地搬运和储存粮草,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徐骁和赵长陵及李义山在军帐中正围坐在一起,仔细商讨着之前派往各国探子传回的信息。军帐之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桌上堆满了密信和地图,仿佛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三人时而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仿佛在破解一道道复杂的谜题;时而激烈争论,声音在军帐中回荡,各抒己见,试图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出对北凉军最有利的战略方向。
“从这些密信来看,中原的九个国家,不管是强大的离阳、西楚、西蜀还是羸弱的东越、南唐等国家,内部都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各州郡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和权力,明争暗斗不断,这或许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机会。”赵长陵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位置,认真地分析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徐家军在这乱世中崛起的希望。
李义山则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不过,这些中原的国家毕竟根基深厚,兵力强大。我们若要与之对抗,必须要有周全的计划。而且诸侯国之间也在互相虎视眈眈,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徐骁静静地听着二人的分析,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心中也在不断地思索着。他深知,这乱世之中,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北凉军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
突然,一个亲卫来到帐前,恭敬地拱手说道:“禀将军,赵军师、李军师,军营外有一个和尚来找将军。”那声音清脆响亮,打破了军帐中的寂静。
赵长陵和李义山听闻,皆是一脸懵懂,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他们心中都在猜测,这和尚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会突然来到北凉军营找徐骁。徐骁也是微微一愣,随即脑海中迅速思索起来,片刻后,便知晓来者是谁。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仿佛已经猜到了和尚是谁了。
“好的,我知道了,你先将他带到我的军帐中,我一会便到!”徐骁沉稳地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随后,他对着赵长陵和李义山说道:“二位先生,且在此继续商量着,我先去一趟。”
赵长陵和李义山点头应道:“好的,将军,我们在这里先分类下各国的信息,待将军忙完我们继续讨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徐骁的信任和支持。
徐骁转身走出帐篷,大步流星地走向自己的军帐中。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此时,只见一个和尚正坐在帐中,悠然自得地喝着茶。那和尚身着一袭朴素的僧袍,虽然布料粗糙,但却干净整洁。他的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一种历经世事的睿智,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纷扰。
“杨大哥,什么风把你吹到我徐骁这里啦?”徐骁一进帐,便满脸笑容地握着和尚的手,热情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亲切,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
和尚也是开心地大笑起来,说道:“怎么地,你徐老弟如今成为一方豪强,我这个老大哥就不能来了吗?”他的笑声爽朗而豪迈,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徐骁连忙摆手,说道:“怎么可能呢?我徐骁就算是混到了天王老子,你杨太岁也是我老大哥啊。”二人在说说笑笑中坐下,看到彼此都过得很好,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当年在东越的那次相遇,让徐骁对这个和尚十分敬重。那时的徐骁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将,在战场上虽有一腔热血,但经验尚浅。他就像一棵刚刚发芽的幼苗,渴望在风雨中茁壮成长。而杨太岁却已是一位颇有名望的高僧,他不仅精通佛法,还对兵法谋略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为徐骁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凉州雪:徐骁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凉州雪:徐骁风云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