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蔫盯着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眉头紧锁,时而摇头,时而点头。刘小锤则对如何打造坚固的铁制构件,比如挂钩、转轴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王字什”的驻地旁边,临时划出了一片工坊区域。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嗤嗤啦啦的锯木声不绝于耳。周老蔫带着几个懂木工的士兵,挑选坚韧的木料,开始制作主体框架和滚木。刘小锤则在分配来的一个小铁匠炉旁,挥汗如雨地锻造着所需的铁件。
王二几乎寸步不离工坊,与周老蔫、刘小锤反复讨论、修改方案。他们遇到了无数困难:木架结构不够稳固,吊索容易磨损断裂,拖橇在沙滩上难以移动……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有人开始泄气,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连赵大锤都私下对王二说:“兄弟,这事儿太磨叽了,要不咱们还是多派点人去山里砸石头吧?”
王二却异常固执:“大锤哥,山里采石慢,而且石料不好。只要咱们这个成了,效率能翻好几倍!再坚持一下!”
他亲自上手,与士兵们一起调整杠杆支点,加固木架节点,试验不同粗细的绳索。他甚至根据记忆,提出了类似“绞盘”的想法,用粗木制成转盘,以绳索缠绕,通过多人推动转盘来产生巨大的拉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失败后,第一台简易的、结合了杠杆和滑轮组的“吊杆”终于立了起来!虽然看起来粗糙简陋,但在几名士兵的合力操作下,竟然真的将一块半人高的礁石从浅水区吊了起来,稳稳地放在了旁边的拖橇上!
“成了!成了!”工坊区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所有参与其中的士兵都激动不已,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仗。
周老蔫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刘小锤更是兴奋地跳了起来。
王二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识,终于跨越了时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出了力量。
接下来,改进和量产迅速展开。更多的“吊杆”被制作出来,拖橇也进行了优化,底部加装了硬木制成的滑轨,并在前方设置了牵引环,可以用骡马或者多人拖拽。
王二将“王字什”分为两班,一班继续负责警戒,另一班则全力投入海边采石。巨大的礁石被一块块吊起、拖运,沿着临时铺设的硬木轨道,缓缓运往筑城工地。
当第一车由海边礁石垒砌的城墙地基成功筑起时,整个工地都轰动了!工部的官员们看着那质地坚硬、体积巨大的石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民夫们的士气也被极大地鼓舞起来。
采石效率远超传统的山中开采,石料危机迎刃而解!
孙承宗闻讯,亲自来到海边视察。看着那简易却有效的吊装工具,看着士兵和民夫们喊着号子,将巨大的礁石运往工地,这位须发皆白的老经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他重重地拍了拍王二的肩膀,只说了两个字:“好!好!”
没有过多的褒奖,但这两个字,却比千言万语更重。
宁远城的轮廓,正在他和无数人的汗水与智慧中,一点点变得清晰、坚实。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